第第11版版:教育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8-06期 第第11版版:教育

构建和谐数学课堂

电白县电白中学 周玉珍 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给数学教学增加了困难。于是就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部分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产生厌学情绪;有些学生死记硬背,没有掌握解题规律……为构建和谐数学课堂,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利用生活背景,创设和谐的问题情境 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生活数学。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创设形象的情境,使学生知道知识来源于客观实际,又广泛用于客观实际。例如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通过多媒体平台让学生观看日出的情境: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这些景色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学生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加深了。在练习中,也应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从而增强探索的动力。在学习轴对称时,我针对学生对网络的兴趣,选用了下面的练习:下列“表情”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这些题材都是同学们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数学教师应尽量挖掘和利用生活素材,能弥补初中学生抽象能力的不足,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和谐。 二、创设自我表现空间,营造人性和谐氛围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积极创造条件,让不同的学生能有机会表现自己。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设问层次化。老师设问时要“适度”,不给差生“出难题”,也不给优生“出易题”。可根据各个学生知识水平高低和智力发展不同的情况,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如在确定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我让学生思考下列各题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以上各题由浅入深,各有联系和区别。①、②、③题用来提问基础较差的学生,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有信心去思考后面的题。后三道题则提问基础较好的同学,让优生“吃得饱”。这种层次设问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掌握了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练习层次化。老师在设计练习时,应在符合大部分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注意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少数尖子生程度略提高,对少数差生则程度稍降。此法让不同的学生在深浅度不同的题目的学习中各尽所能,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也显示了人性的和谐。 三、利用学生资源,创设和谐的课堂情境 要构建和谐数学课堂,教师要学会开发课程资源。课程的资源开发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就是学生资源,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时,在课堂引入时,可创设如下情境:“刚才同学们起立问好时,身体是怎样的?”学生当然会回答是站立的。教师可再设疑:“站立是什么意思?如何判断你们的身子是否站直了?如果同学们在操场上集合,当体育老师喊立正时,你们应该怎么做?”经同学们一番讨论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如旗杆、电线杆、楼房的立柱、树木生长的方向……这样自然而然解决了问题。 四、在合作交流中创设和谐的竞争氛围 在一个和谐的课堂中,所有的学生还应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教师通过“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等语言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经历多种角度认识问题的活动。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研究其内在的作用。课堂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在师生、生生之间对话、交流中,学生们了解许多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如飞机、轮船的对称能使它们在航行中保持平衡……许多学生还尝试着运用对称解决一些有趣的问题,将自己的视野转向广阔的生活世界。 在一个和谐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由“厌学”到“乐学”,由“死学”到“活学”,这正是我们数学教学所应追求的目标。把和谐教学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上,其具体操作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它需要站在一线的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