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09-10-30期 第第02版版:认真贯彻落实粤西“两个会议”精神“强大”对策

突出重点做强农业“短板”

——市农业局局长黄一才访谈录

记者 关若霜 最近,市委、市政府为全面贯彻落实粤西地区(茂名)现场会议和粤西地区工作会议精神,推进茂名振兴发展,提出要以超常规的力度和手段,努力在关键的几年和关键的领域取得关键的突破,正式启动和加快推进茂名“三年大变化,十年大跨越”的建设。 市农业局局长黄一才在接受 《茂名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粤西地区(茂名)现场会议和粤西地区工作会议对我市把脉问诊、理清思路、明确定位、提振人心、落实政策,勾画了我市未来十年发展的新蓝图。我们要以粤西“两个会议”精神为新契机,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增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路,突出重点,做强“短板”,努力在打造特色现代农业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上取得大的突破。” 农产品加工是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 黄一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数量农业阶段,以追求数量为目标,满足温饱的需求。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们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就是在稳定增产的同时,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核心的质量农业阶段。从本世纪初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就是效益农业阶段,通过不断的加工增值,来提高农业的效益,挖掘农业的潜力,追求农产品的产业延伸、产值的增加、附加值的增加。 进入这个阶段,农产品加工业是关键。 据国际经验表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是农民自发创造的,而是在政府强有力的领导、精心扶持下,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起来的。因此,现代农业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主要由现代种养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市场三个子系统构成。农产品加工业是这个体系中承上启下的枢纽。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带动,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相互连接在一起,延长农业价值链、产业链、效益链和就业链,形成较高程度的产业纵向一体化,引领农业向着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加工的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产业升级。 黄一才说,我市是全省第一农业大市,各地农业基础都很厚实,而且各有特色,但大而不强,主要存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物流三块短板,其中农产品加工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农产品加工是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基地的突破口,对于连接工农、沟通城乡、衔接产销、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县域经济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壮大龙头带动产业升级 黄一才指出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业要做强,关键是要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 一是立足本地特色,确立发展主业。充分发挥各地特色资源优势,对其进行政策引导和推动,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突出重点,分层次加大对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以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促使其上规模、上档次,形成块状规模效应。如茂南区重点发展粮食、罗非鱼加工,茂港区发展水果、油料加工,信宜发展竹编、水果加工,高州发展畜禽、水果加工,化州发展橘红、蚕桑加工,电白发展罗非鱼、南药加工等。 二是加快发展壮大潜力大的农业龙头企业,促进规模化经营。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通过资本运营,盘活资本存量,整合资源要素,推进上下游产品加工和联合与合作,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打造龙头企业“联合舰队”。到2012年,力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60家,总产值197.6亿元,其中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12家,超过15亿元的6家,超过20亿元的2家,力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 三是坚持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鼓励企业引进新设备,采用新工艺,推广新技术,从整体上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装备水平。 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外向拉动效应。目前,单靠企业自身积累来完成技术的更新、产业的升级,一定程度上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发展机会。只有在依靠自身发展的同时,引进技术,吸引人才和资金,引进一些“两头在外”、直接出口创汇的企业,才能对我市现有企业实现快速改造,短时期内实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的目标。品牌战略推进龙头发展 黄一才认为,要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创建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形成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等多种类型,努力叫响“茂名农业”,建设农产品强市。 一要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制定发布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大力支持我市主导产业的优势技术转化成为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同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率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二要强化创牌意识。要充分发挥企业特色优势,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积极引导企业申报商标注册、质量体系认证、地理标志认证等,努力创立自主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着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拿得出、叫得响的名牌产品,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由贴牌向有牌、有牌向名牌、名牌向国际品牌的转变。 三要着力提高品牌经营能力。要把创建农业名牌和建立营销网络结合起来,加大品牌的营销推介力度,积极采用新的营销方式、营销手段,提高市场拓展效果,扩大名牌农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影响力,并把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竞争优势、经济优势,提高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发挥政府在农业升级中的政策导向和扶持拉动作用 黄一才指出,现代农业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仅仅靠农业部门就能完成的。各级政府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的总要求,加强现代农业行政管理职能建设,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工作体系。 要尽快建立健全农业投入长效机制,制定强有力的扶持政策。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主攻点,认真落实好中央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要求和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全面落实和制定各项优惠政策。 要选择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在不改变现有计划、资金、项目运行方式及隶属关系的条件下,列出专项,给予重点支持。加强对重点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引进和推广的扶持,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创业的扶持,加强对农产品加工综合利用的扶持。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推行积极的金融政策,不断扩大对企业流动资金的支持;争取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支持的力度,增加中长期贷款;争取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