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1-11-29期 第B3版:往事

学校“小药圃”

  

梁载桥
  我家住在农村,小的时候,因这里缺医少药,人们若伤风感冒,头晕额热,或小伤流血,总会到野外村边寻些中草药回来,或外敷或煎水来饮,竟也有一定的疗效。我出于好奇,大人出去寻药,我也跟着去,一来二去,我悄悄地把这些中草药名、样子及用途都记住了。想不到的是,我长大参加工作后,我利用所学到知识办了一个“小药圃”,其颇有意义,成为我难以忘怀的记忆。
  我想办“小药圃”,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刚参加工作时遇到的一次事故。有次学校劳动,一位学生不小心弄伤了手指流血,若要送到最近的卫生站包扎,也要背他跑六里路远,十分困难。情急之下,我根据所学到的中草药知识,马上到学校周围弄一些中草药,用嘴嚼烂,然后敷在伤口上,再包扎起来。此方法竟然收到很好的疗效。随后我想,何不借机办个“学校小药圃”,一来可以应付一时之需,二来也可向学生普及一些中草药知识,更主要的是,对当倡导的“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相吻念,若从这方面来说,还是一种创举。我把这想法跟校长一说,校长马上点头同意,我便开始等办“小药圃”。
  办“小药圃”首先要有场地,刚好,学校右前方有一块约20平方米的空地,适合做药圃之用。有了场地,我抽个空把泥土翻转过来。
  但,最艰苦的还是采种中草药苗和管理。
  首先是采种中草药苗。为了中草药具有多样性,我走遍了附近的农村及山头进行采集。考虑到从野生植物到人工栽培有一定困难,因此,等雨天过后,地上的泥土湿透了,才能到山上将中草药苗整株连根连泥土挖回来,及时移植到药圃内。一次,为了采到“五指香”(又称五指毛桃),跑到八里路远的垭冲尾村走访村民才能找到。又有一次,挖“千斤拔”这种中草药,由于它的根生长很深,挖了差不多整个上午才完工。
  移植之后就是后期管理,工作也是较辛苦的。移植过来的中草药苗,要摘些树枝插在周围,预防药苗被晒伤,每天要坚持浇水,浇一个星期,待药苗正常生长后才停浇水,并拔去周围的树枝。如果发现有移植失败的药苗,还得重新移植。如此艰难地劳作了差不多一学期,我终于成功地种下了40多株药苗。随后,为了较准确地掌握这些中草药性能,我又买了一本中草药书回来学习。后来,我根据药书内的药理,还到外边采集一些伤药回来自制药丸,分给一些同学,他们试用后,都说效果不错。
  到了第二年春天,因为我办“小药圃”属全市教育上的首创,受到上级的表彰。到清明前,药圃里有的中草药开花了,半边莲开着半边粉红色的小花,金银花则开着一朵花中一边是金黄色一边是银白色的花朵,毛稔则刚有花蕾……吸引了不少同学围观。这时,我趁机为同学普及一些中草药知识。
  可惜过了一段时间,我不在该校工作,附近村民便前进随意挖掘采摘,不到半年时间,学校“小药圃”又变成了一块空地。后来我知道,中医中药是我们的国粹,当时办学校“小药圃”,不仅符合当时的教育理念,对承传和光大国粹还是挺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