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1-09-23期 第B3版:荔风•中国农民丰收节特辑

家乡的秋收

  

□薛伟雄
  又是一个秋收的季节。乡里乡亲,同往年一样打来电话,嘱咐我回乡下一趟。当然,他们不是让我回去帮忙干农活,而是让我回去分享丰收果实和喜悦!这些年我非常感恩我的父老乡亲,尤其是村里的七哥,一有番薯、芋头或花生收获,都忘不了我这个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他们总会挑选出上等优质的农产品,有时还会附带一些土鸡蛋,等我归来。
  乡土难忘,乡情可恋。今年中秋前夕,我又回到故乡,正好赶上秋收农忙时节。
  我的老家,地处南海之滨。人多地少,而土地也多为坡地。少许水田,适逢国家建设,已被征用。因此,家乡再无稻海,映入眼帘的只有大海和绿海。说绿海,那是因为家乡的农作物,种的是清一色的花生,伴有少许番薯。在这些农作物生长期,村前屋后,满坡遍野,都是绿油油一片,似绿色海洋一样。微风吹过,豆苗与薯叶随风起舞,甚是养眼怡情。
  踏进故土,村庄一片繁忙。大人小孩都到地里拔花生去了。在种着花生的地上,插满了各式各样的太阳伞,活像新开的游乐场。每把太阳伞底下,都是聚集着自家人儿。一家几口,分工合作,大人在地上拔,小孩在太阳伞下坐着凳子摘。没有太阳伞的,则赶在太阳未露脸之时,把花生拔起,挑回自家院子或村头槛蔴树下,然后接通电风扇,悠闲地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包含着村民的多少艰辛。由于我村没有水利,平时对农作物浇灌,靠的是人工,可想而知丰收得来不易。今年遇上好年头,所种花生收成,比往年大幅度增产,这给村民带来满满的幸福感。拔起那硕果累累的花生,村民都笑逐颜开。尤其是孩子们,更是开心得不得了。兄弟姐妹之间,开展摘花生竞赛,各用一个篮子,比谁摘得多,大大地促进了劳动效率。也有的边摘边嬉戏,你用豆苗拍拍我,我剥开豆仁在你嘴上磨磨牙,使劳作场面呈现出欢快氛围,让繁忙秋收在汗水与笑声中进行。
  到了晌午,各家各户又在自家太阳伞下,用一幅垫布铺成简易餐桌,把早已备好的面包、清补凉糖水摆上,共享野外之餐。
  儿时我也经常拔花生,可那时因条件限制,我们是头顶烈日,脚踏热土,让太阳把皮肤炙烤,每次拔花生双臂都会冒出水泡,忙完一个秋收,都留下体无完肤的脱皮换色之苦,幸而社会进步和发展造福了当今人类。
  拔花生看起简单,其实也有学问。我初次参加拔花生,总是拔起苗来留下豆。见状,娘教我:操作时要五指放开,把整株豆苗根部收拢抓紧,然后左右轻轻摇摆下,再用力拔起,这样使花生果实与根须紧相连,而不易脱果。实践起来确实有效。
  拔摘完花生,村民们便挑回晒场或自家门口水泥地上晒。太阳下山了,人们又忙着把花生收拢成堆,用薄膜盖好,看着那一堆堆活像小山一样堆放的花生,村民脸上都挂满喜悦,人人笑得见牙不见眼。
  难得回乡一次,晚饭后,我到东家串串门,去西家聊聊天。当问及花生收购事宜,村民们都是这样说:现在跟过去不一样,不等米下锅了,大众都奔小康啦!我们现在是把花生晒干收藏,作为家乡土特产,是专门用来当做礼尚往来的。
  人在暮年,体验乡下农忙时节,找回了儿时感觉;当看到家乡丰收,了解到村民精神追求时,我心底庆幸,我的故乡在巨变,我的父老乡亲不再是为填饱肚子而忙碌,而是为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而奔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