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0-07-24期 第B3版:荔风

行走在老街一隅

  

■蔡泓
  《老街》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或可笑或可悲的故事,一个个故事错落有致,俨然在书中构筑了一个真实世界。
  “温煦的阳光横斜在老街上,光影斑驳,光怪陆离。”与文集同名的小小说《老街》如是结尾。读这本书时,我一直在寻找书名的意义,后来,我在这句话里找到了答案。《老街》里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或可笑或可悲的故事,它们有的发生在农村,有的发生在城市,主角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一个个故事错落有致,俨然在书中构筑了一个真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光,自然也有阴影,一切都看似循规蹈矩,却也光怪陆离。
  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喜欢也很擅长运用留白的手法。在文集中,我认为将留白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的莫过于《品画》这一篇。《品画》线索清晰,情节跌宕起伏,全文的韵味都在于那一句——“张向对着《荷花蜻蜓图》的落款“九十三岁白石”,嘴角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写到这里,文章戛然而止,藏友与张向到底是默契地演了一出戏,还是各自沾沾自喜,作者并没有交代清楚,而是把思考与想象的空间留给了读者。莎翁的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或许就在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品画》一文之妙处就正在于它能够带给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作者将记叙描写的笔给予了读者们,任由他们在脑海中将人物塑造丰满。除此之外,此处留白的技艺高超之处正在于它并未影响中心思想的表达,对于部分官员的讽刺,对于官场看似平静海面下暗流涌动的刻画,无一不到位,任由读者的想象再怎么天马行空,中心思想总归还是能被他们所抓住的。留白的妙处被作者发挥到了极致。
  除了留白这一手法,文章的字里行间也展现着作者的巧思。例如一些独特的句式——《七步成诗》中的“从车到门是七步。从门到车是七步”以及《橘子真甜》中的“从卧室到大门是十步。从大门到卧室是十步”。第一次读这种句式时,我的脑海中第一反应便是鲁迅先生那句“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但其实它们也不尽相同,鲁迅先生的句子中突出的是一个“也”字,而韦名先生这一处并无此意。这两处句式都是把话正着反着说了一遍,甚至两个句子的字从字形字义到数量都完全相同,仅仅是改变了排列顺序。两处的句式基本一样,亦都处于文章开头部分,但对于文章的作用意义却不完全相同。《七步成诗》中的这一处更多地展现着一个职员对于即将到来的领导的准备工作的过分细致,因为重复的手法以及下文提及曹植的七步成诗,使得这一处带有了哲思的意味,很自然地引起了读者对于“七步”的兴趣,这不失为一个好的开头。第二处的“从卧室到大门是十步。从大门到卧室是十步”相较于前面那一处,它的意义稍微单薄一些,它所突出的仅仅是老葛的犹豫,从大门到卧室,他已徘徊无数遍,步数都一清二楚,但始终未能做出决定。比起单调地运用动作描写来刻画老葛的纠结,这样的一个句式则显得巧妙许多,简单短促而直接有力。
  作者的巧思也展现在他将人物状态与文字别出心裁的结合上。例如在《橘子真甜》中写道的——“在方方的床上,老葛把自己躺成一个大大的‘因’字”。多么形象而生动的描述,一个人呈大字状躺在床上的画面便跃然纸上,看腻了“呈大字状躺着”的表述,这样的方式实在令人耳目一新。而“因”一字也恰好引出了下一句“一切皆有因”,为后文的情节反转埋下了伏笔,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谓一箭三雕。
  在整本文集中,我最喜欢的是《老良卖菜》这一篇,我个人认为,老良是全书中塑造的最为丰满与立体的人物形象之一。老良在全文中的形象经历了两次转变,第一次出场的老良是以淳朴热情的形象面对读者的,后来因着老良没将最后一把通菜卖给老同学老拐,老良的形象开始发生变化,老良的身上似乎沾染了一丝市侩,但他后来又主动给老拐送去了通菜,在老拐欲和解时,却又“落荒而逃”,他的行为奇怪却又令人心疼。直到文章的末尾,读者才明白,那些拒绝卖给老拐的菜都是打了农药的。文末的老良才是真实的老良,善良,是人之本性,趋利,亦是人之本性。几经波折,老良的形象坍塌了一角又被重塑,更加有血有肉了。
  《老街》这本小小说集涵盖了许多行业,写出了形形色色的芸芸众生,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作者的思考。再者,韦名先生的小小说的朦胧感尤为突出,这或许便是留白所带来的,文章中的道理蕴含在故事情节中,藏匿在一两个字眼里,需要读者自己领会与体悟。一言以蔽之——韦名先生的小小说兼备了诗性的语言与跌宕起伏的情节,诗意的朦胧与理性的哲思在文中共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