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封二版:热评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0-03-27期 第封二版:热评

疫情防控蕴含的底线思维

  

胡华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国际疫情快速蔓延带来的输入性风险增加,如何在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3月1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确保“双胜利”的目标任务。他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这一论述蕴含着忧患意识和目标导向有机统一的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客观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思维形态。毛泽东同志1963年9月在修改《关于工业发展问题(初稿)》的过程中,针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经济和技术落后的状况时特别强调,“一切工作都要早做准备,应当以有可能挨打为出发点来部署工作,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要求我们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不仅要具备忧患意识,防范风险,还要注意坚持目标导向,保持高度警惕,精准研判形势、反复权衡利弊,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
  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目标实现与系统功能优化离不开对各种风险的有效防控与及时化解,防控和化解风险需要增强疫情防控的底线思维能力。对于此次疫情防控,习近平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目标只有一个: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最基本的目标,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目标。这不仅体现了对疫情防控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心系人民的为民情怀,彰显了防范风险的忧患意识和维护生命安全的目标导向的底线思维。各级地方党组织和政府坚持以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对所存在问题进行分类式治理”,持续推动疫情防控落实落细落小。
  一是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防疫总目标,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做到系统应对、化险为夷、总体可控、完善体制机制,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贯彻到疫情防控全过程各方面。二是守住不发生全国系统性重大疫情风险底线,各级政府、中央各部门通过开通绿色通道、依托疫情防控调度大数据平台,坚持“转化”为要,危中寻机、借力打力,在疫情防控、患者救治、预判预控、信息公开等环节做到了规范有序、稳步运行,为提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做好舆情引导、增强社会信心,守住各领域安全稳定底线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坚持靶向排雷,将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具体人、具体岗、具体单位,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全民排查、全民监督、全民预防的“控、防、治”网格化防控格局。这些指导方针的确立和各项举措的落实,使各级政府获得了疫情防控的主动权与主导权,是我们不犯方向性错误和抵御疫情出现爆发性增长风险的定海神针,把防范化解重大疫情风险转变为加强和改进公共危机治理的机遇窗口,把加强各级防控队伍建设、科研协同攻关、信息发布机制、疫情预警体系作为推进疫情防控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体现了忧患意识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底线思维,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疫情防控同样需要一个不断深化认知、不断实践检验的动态过程。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在疫情防控中既要固本强基、发挥优势,也要补齐短板、总结经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2月10日在北京市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的那样,“这次抗击疫情斗争既展示了良好精神状态和显著制度优势,也暴露出许多不足”。在迈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还有不少亟待改进的地方,比如,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国家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增强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公共健康环境排查整治体系,补齐公共健康环境短板;进一步强化市场运营“源头管控”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交易;进一步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提升关键物资生产能力与储备能力。但我们完全有理由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通过“疫情大考”彰显“中国之制”的显著优势,通过淬炼“中国之制”提升“中国之治”的统筹能力,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