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7-17期 第B4版:文化

群星灿灿 茂地生辉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作品展观后

  书法展现场。 本报记者 甘杨松摄
  吴兆奇
  盛夏滨海,好心茂名,迎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作品展,这是一件大喜事,是茂名人民群众不可多得的文化盛宴,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对茂名的眷顾,也是茂名市书画院主动积极争取的结果。
  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于1981年,每届都十分重视理事作品展,因为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精英们对全国人民的一次集中汇报,是当届书法艺术水平大展示的良好机会。
  七届理事展,同以往一样,都是当届书法审美意境最具有代表性的佳作,而这届却更具有时代气息,更具开放性,更具中国书法艺术从源到流的发展走向特征,更能体现从古到今的高度融合和更有创造性。这次展览的作品,可谓形式丰富,异彩纷呈,功力深厚,精神奋发,对人民大众是一次极好的艺术享受,对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对于人民大众审美意识,审美取向和文化素质的提升,都发挥着普及性的教育作用。
  用心观摩展览中的作品,不但使人感受到高超技艺的同时,还展现着作者的精神气质。我第一次认识苏士澍主席,是今年夏天在肇庆由他倡导的“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大规模少年书写活动中。据友人说,他非常重视青少年的书写,他一直为书法进课堂奔走呼号,在2009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他提出《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刻不容缓》的提案,他为全国书法界带了好头。这次展览中,他所写的《朱熹<春日>诗》就是带头写好中国字的一例。在这次展览开幕式后,参观作品时他对我说:“中国书法最难的是行草。”可能是这个原因,在本届理事展中,选用了较多的行草作品。孙晓云、吴冬民、王学岭、顾亚龙、洪厚甜、李士杰、林涛、张戈、范硕、于恩东、尚墨……都是炉火纯青,酣然命笔,各操神韵,气象万千。给人以极深刻的艺术感受。行书之中,有一帧颜振卿自书诗的作品,很明显是汲纳了唐代颜鲁公祭侄文的气韵和筋力,情操和思绪,笔意和章法,书写得淋漓尽致,一泻千里,表呈气势,里见性情,收到了震撼万众的艺术效果。此外,还有柯云翰的《张泰<海城春望>一首》,行笔厚重,遒劲灵动,墨色多变,结字奇特,章法得体,美不胜收。行书作品中,还要提到孙峰的《赵孟頫一首》,笔墨纯练,线条飞动,老辣而深秀,酣畅而流利,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略无碍滞,深得古贤精髓,堪称妙品。
  理事展作品的草书,最令观众驻足良久,震撼心灵,如醉如痴,惊叹不已。丁申阳、宋华平、王志安、王厚祥、纪光明、包俊宜、李洪义、陈洪武……诸家,都具有肆意奔放,意到笔随,意态万千,变化无穷,出神入化的特色,而且各家均在鉴古开新,各创化境,各呈气势,各持风貌。草字作品中,观众最津津乐道的是刘洪彪的《元人张志纯题桃花谷》,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气度,大开大合的布局,以白计黑的章法,恣意飞动的笔势,尤其是那些连绵映带的地方,或柔似牵丝,或刚如屈铁,而且都那么到位,那么恰到好处,如果不是千锤百炼,是万万做不到的。这样的草书发展流向,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将发生引领的效果。
  本届理事展行草之外,楷、隶、篆、碑诸体皆备,孟繁禧、郑歌平、田佰平、卢中南等的楷书,都是功底深厚,中规中矩,讲究运笔,着意构字。
  展览中隶书作品表现了一种新有创造的趋向。刘文华本是当代写隶的老将,此次作品《李商隐<晚晴>丁酉之冬》,又出新貌,兼篆的笔意,采行之气韵,笔触老辣,意味无穷。朱兴贤《吴昌硕先生题兰诗一首》,又是另一番作为:方笔慎行,结体严紧,行距字距整齐雅观,构字粒粒珠玑,重处笔笔得力,轻处撇捺柔和,别有气韵。此外,毛国典的《唐王勃<滕王阁>丁酉冬》又是另一番气候:清秀之中见铁骨,柔顺之中显银钩,竖幅横行呈妙韵,收笔重捺自家风。看来有一种清气和雅韵,很明显,这是隶书中一个新的探索。还有王荣生的《丁酉初冬繁台王荣生》一帧对联 ,隶书改蚕头为向下微弯的短划,燕尾改为微翘角的收笔。转折方圆兼用,书写自由。从本届隶书作品来观察,似乎有一种改变“蚕头燕尾”,波磔构成书写程式的呼声。这种趋向,若论得失,尚待研讨。
  篆书的流向,在本届作品中比较重线条和构字的提炼,如高庆春的篆书草写,笔墨淋漓,力透纸背,构字精简,精神勃发。王继安的《苏东坡诗一首》,深得吴昌硕的气度和骨力。邓石如的古朴雄浑,融合自己的清丽秀逸,收到清新硬朗的效果。这里还要提到陈建贡的《右录白居易新构亭台示诸弟侄诗一首》,线条独特,构字奇谲,神韵优雅,自开新风,深得观众赞美。
  展览作品中善书魏碑的安文丽、李远东、刘俊京等,都有一番新意境。
  总之,这次中国书协第七届理事展的作品,都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同时也展示了作者自己的流向,时代要求的创造和选择,只要我们仔细去推敲,一定有所感受和启迪。
  中国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为根脉的文化表现,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千万文化精英为此付出了不懈的接力,使之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发展成为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艺术瑰宝,为中国人民所珍贵,为世界人民所追赏。
  中国一部厚厚的书法史,它的起源和发展,其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源”和“流”的不断传承和转换,自从周秦的金文和小篆体裁之后,古代文化精英们通过研究和探索,发展了隶、楷、行、草等等,历代都将之发扬光大,出现了流派纷呈、千姿百态的局面,而大获成功的流派,又成了新的形态的“源”,为社会所承认,为人民所接受,在新的“源”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的流变,这样周而复始,中国书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且,每次的大流变大发展,都伴随着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互为推力,于是,中国书法也就成为了反映中国思想史和人文状况的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这将影射着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文化发展。
  茂名作为一个对中国书法有着强力追求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的地区,这次中国书协的第七届理事作品展,好比闪耀的群星,艺术光辉照耀着茂名大地。受其影射和推动,茂名的艺术水平的提高,文化艺术的大繁荣,是大有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