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4-10期 第B5版:荔风

鱼塘

  李坤鸿
  乡村纪事
  故乡的鱼塘,实际是养鱼的小水库,大都为人工建造。
  鱼塘里的水,为鱼创造了一个舞台;鱼塘里的鱼,为水搅动了无数带笑的旋律。鱼塘里的水因为有鱼而活泼可爱,鱼塘里的鱼因为有塘里的水而自由自在地生活。鱼塘里的水和鱼真正称得上亲密无间,惬意和谐,所以它们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童年的时候,我家附近的鱼塘星罗棋布,比较熟悉的有大塘、四方塘、长塘、三角塘、颐盏塘、新屋塘……有的以形状命名,有的以地方命名。鱼塘四周生长着簕角、芦苇、灌木等植物。鱼塘里碧波荡漾,蓝天倒映,像一颗颗大大小小的翡翠撒在故乡那片神奇的土地上。
  顾名思义,鱼塘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养鱼的。每年春天,父辈就会联系“鱼花佬”(卖鱼苗的人)挑来鱼苗,根据鱼塘的大小、肥瘦,放进一定数量的各种鱼苗。主要有鲩鱼、鳙鱼(大头鱼)、鲢鱼、鳊鱼、鲮鱼等。鱼苗一般都很小,放鱼苗下塘要经过认真清点。清点鱼苗是一件很重要也很有趣的事。“鱼花佬”先将挑来的鱼苗用小勺子从大桶里舀进一个泡在塘水中的细密网兜里,然后蹲在塘边或站在浅水中,用小勺子五条五条地一边舀一边数数,然后放进鱼塘里。口诀是:“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二五三十……”而且口诀有一个如唱歌一般的动听调子,有时高有时低,有时长有时短,特别有韵味。就是这个调子,如遇到不老实的“鱼花佬”,卖方经常会吃哑巴亏。因为有时随着调子的变化,人们听着听着思想会开小差,“鱼花佬”在你不经意中把数鱼苗的数字跳到了前面。比如:“三五十五一下子跳到六五三十……”让卖家在“享受”中上当。
  春去冬来,鱼长大了,到了收获季节。一般是每年的春节前,父辈们就捉鱼分给大家过大年。捉鱼有拉网捉,也有干塘(将塘水放干或抽干)捉,我记忆中大多数是干塘捉鱼过年的。干塘不但是为了捉鱼,更重要的是把塘里的泥挖起来做肥料,还可以晒塘消毒。这样鱼塘加深了,细菌减少了,次年的鱼会养得更多更好。干塘的日子最好玩,如同过节一样,到处人欢鱼跃,一派丰收的喜悦。特别是当捉到大条的鱼时,全场欢呼呐喊,热闹非凡。当大人捉完鱼后,鱼塘便马上成了小孩子们的天堂。只见大人一边往岸上撒出,小孩子们便一窝蜂冲进鱼塘里,一边用脚踩,一边用手摸,期望能捉到一些漏网的鱼。这个过程,我们家乡叫赖鱼(捡漏网的鱼)。赖完鱼后,孩子们常常即兴玩起打泥仗的游戏。一时间,只见鱼塘里风烟四起,你追我赶,你扔我丢,泥巴水珠漫天飞舞。个个都弄得像个泥人似的,狼狈不堪,但都乐此不彼,兴致勃勃,直到大家都精疲力尽为止。
  水是孩子们的挚爱,玩水是最开心的活动之一。所以,鱼塘也是孩子们的乐园,是天然的洗澡堂和泳池。每到夏天,我们经常相约到鱼塘边,在众目睽睽之下,十分麻利地脱掉身上的所有衣服,赤裸着身体,脸不红心不跳,一丝不挂地跳进水中嬉戏玩耍。所有经过都是那么的坦然自得,习以为常。我们在鱼塘里进行游泳比赛,从东游到西,从西游到东;在鱼塘里玩耍、打水仗、捉鱼摸虾。父辈最担心的是我们的安全,经常唠叨,告诫我们“欺山莫欺水”。意思是说鱼塘是个危险的地方,要注意安全,不能随便去玩。但鱼塘好像是一块磁铁,非常有吸引力,我们还是经常瞒着父辈偷偷到鱼塘里去。现在的小孩学游泳很多都要花钱请教练到游泳池里学习,但那时我们基本是无师自通。充其量就是先在水较浅的地方学“狗爬式”,然后你帮助我托下巴,我帮助你抱腰互相教学,弄个十次八次就自己练习。其实学游泳一点也不神秘,就是老人说的:“多喝几口鱼塘里的水就会了。”我学游泳的体会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虽然动作不很规范,但什么仰泳、蛙泳、自由泳、潜泳……都可以来几下,读中学时还是学校的冬泳队员,参加过五公里(顺着河水)游泳比赛。说起这一点真的要感谢故乡的鱼塘。
  故乡的鱼塘除了养鱼外,根据其地理位置的不同,担负着不同的功能。有的兼顾灌溉、防洪、调节环境气候,有的方便乡亲们浣衣、挑水浇菜、喂养牲畜等。总之,故乡的鱼塘与乡亲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不可或缺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故乡的鱼塘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变小了,有的消失了。有的过去是鱼塘的地方,现在已被改作农田或建起了楼房。面对这些变化,我也说不清是喜是悲,是欢是乐?但在心中有一种暗然的伤感。因为过去给自己留下美好时光的地方,现在只能留在记忆中了,失去了诗意般的温馨和歌唱般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