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4-03期 第B5版:荔风

难忘那段军民情

  杨振文
  帮助村民重建家园的那年,与村民建立起的那一段特殊情谊,随着时间的消失,虽然已渐去久远了,但是每当想起,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令我终身难忘。
  我原在驻曲江县大坑口镇54080部队服役。1994年6月18日,部队驻地曲江县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导致受灾最重的该县白沙镇多条自然村民房倒塌,不少村民无家可归,在村边搭起帐篷居住。
  白沙镇重建家园指挥部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经过2个多月的多方筹集资金,准备重新规划建设。可是让镇指挥部领导犯难的是没有运输车辆,河沙、水泥、红砖和钢筋等材料无法运回,租车来运,又没有经费。怎么办,指挥部领导将情况汇报给了曲江县民政局,请上级协调解决运输车辆问题。
  当年的9月下旬,曲江县民政局领导走进部队求助,请求派车支援。部队本身运输车辆就不多,况且当时也接到上级下达转运桶装油料到广州的运输任务,要调出一台运输车给白沙镇重建家园指挥部使用也有一定困难。但部队领导把地方困难当作是自己困难,十分爽快地答应了他们要求,并安排由我带领司机唐恒荣去完成这次任务。
  接受任务,我二话不说,愉快服从。10月2日,部队还在放假,我和司机唐恒荣简单地收拾下行李,就驾驶一辆东风牌大货车,来到离我们部队20多公里远的曲江县白沙镇重建家园指挥部报到。
  放下铺盖,在工地工棚稍为安顿之后,我俩立即投入紧张的运输物资工作中去,早上天麻麻亮就起床出车,晚上天黑不见五指才回工地,天天如此,无论是拉水泥、河沙、红砖或钢材,既帮装车,又帮卸车,常常是汗流浃背。特别是到曲江县南华水泥厂拉水泥的那几天,每天来回跑10多趟,为赶进度有几次午饭也顾不上吃,累得腰酸腿痛。
  记得有一次,出车到曲江县马坝镇拉河沙,可是在装满一车河沙在回到沙溪镇路段时,车辆抛锚,一直到晚上才修好。可是,当我和唐恒荣摸黑安全驾车回到工地时,村民们端来热乎乎可口的饭菜在等着我俩吃,看着纯朴敦厚的村民,我俩心里很是感动,一时有话也说不出来。
  白天出车运物资,没有空和村民拉家常,我俩就利用晚上,坚持到村庄去走一走,串串门,与村民聊聊天,拉短与村民距离,增加相互间的了解,加深感情。时间过得很快,经过我俩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之后,该镇所有的重建家园物资已经全部运输到位。任务完成了,我俩该撤回了。
  当天一大早,当村民们知道我俩要归队时,200多名村民顾不得吃早餐,就自发地排着2行队伍欢送我俩,我俩齐齐向她们敬过军礼之后,上车离去,路上激动的泪水涑涑地往下掉,一个多月的辛苦付出非常值得。
  也因为有了这次的帮助村民重建家园之后,我部与白沙镇村民的鱼水情谊更加密切了,部队把驻地当作故乡,视村民为亲人,在每年的春耕、夏收和冬种等农忙季节,都要派出官兵去助农,为村民们抢插抢收抢种。
  部队的爱民之情,无不感动村民,村民们知恩图报,将自家产的柚子、笋干、板栗、油粘米等土特产,挑来部队送给官兵,逢春节和八一建军节还送来生猪和猪鸭鱼等物品慰问官兵。
  部队有纪律,不拿群众一分一毫,村民们很辛苦,自产这些物品也来之不易。但不收又不近人情,会伤害村民感情,为避免难为情,部队在收下物品的同时照价将钱给回村民。
  在离开粤北10多年之后,2012年的冬天,我重返部队,带着对白沙镇那几条村庄村民的牵挂,在部队战友的陪同下,故地重游,看看当年一起重建家园的村民们,以了却心愿。现在这几条村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沐浴着党的富民好政策,如别墅般的栋栋小洋楼,在村中随处可见,今后发生再大洪水也不怕,房屋不会再倒塌了,村民们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甜,令我十分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