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2-13期 第B5版:论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吴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不仅根植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这一新时代背景,而且契合了新时代城乡要素流动新趋势,描绘出乡村发展新蓝图。可见,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成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举措,为我市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战略方向。
一、历史与现实燃点乡村振兴新希望
  (一)从中国乡村发展历程看乡村振兴。“振兴”就是振发兴举,发展使兴盛,增强活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基于我国乡村面临着凋敝和衰落的客观现实,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吸引力,构建新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新机制,从另一个侧面也彰显出我国乡村曾经存在辉煌与成就。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乡村在国家中占据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乡村的富庶成为我国盛世历史的标志,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描写乡村优美田园生活的浪漫诗篇,展现出乡村无穷的魅力和独特的吸引力。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农村空心化、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日益凸显,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构想,十九大重提乡村振兴战略就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乡村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由此可见,乡村的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形态、发展目标、治理体系升级换代正当其时。
  (二)从国外乡村发展看乡村振兴。乡村的衰败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发达国家必经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国都采取积极可行的举措避免农村衰败,日本“一村一品运动”、韩国“新村建设”、法国“乡村复兴运动”等,事实上与我国乡村旅游异军突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显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符合世界乡村发展趋势,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去推动和实现。
  (三)从城乡发展进程看乡村振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当城里人对水泥森林逐渐产生厌倦之后,便留恋乡村的田园风光,需要乡村留住乡愁;而生活在乡村的几亿农民,更加希望乡村更富饶,生活更幸福。因而,绝不能忽略乡村,而且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农情发生了根本变化,唯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方位缩小城乡差距,才能使城市和乡村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城市变为城市,乡村变为乡村,最主要的是留住各自不同的特点,留得住乡愁”。
  (四)从文化传承看乡村振兴。振兴乡村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关乎农耕文化传承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是从工农联盟开始的,城市的发展是以乡村的稳定作为基础的,这是共产党执政的根基之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无疑是让几亿农民继续留在农村生产生活,挖掘传统乡村资源,传承农耕文化,营造乡土气息,创造乡村文明,使乡村成为美好的乐园。
  (五)从对外开放看乡村振兴。随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的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拓展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需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要抓手,形成各有侧重和互为补充的长期经济稳定发展战略格局。相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显得更加安全可控,更有利于推动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二、时代与使命要求打造农业农村新业态
  (一)着力“三产”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茂名农村地广而后发乏力,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环境脏乱差等普遍存在。因此,一要优化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引导工商资本打通农业发展瓶颈,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养老服务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二要深度挖掘农业产业新空间,发展“互联网+”模式,推动可视农业发展,扩大线上线下销售,用电商大数据倒逼产业转型,推进三产深度融合。三要拓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渠道,使农民成为发展农业、振兴乡村的主体力量,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让农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农业成为现代产业、农民成为体面职业。
  (二)着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就要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打通乡村发展瓶颈,让农民最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红利。一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不仅有利于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也给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二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茂名作为农业大市,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是务实之举。三要推动产业链升级转型,把目光和定位瞄准全球市场,搭建农业发展平台,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融入文化元素,提高附加值,做精做细做高做优农产品,拉动茂名农业生产园区化、产业化建设,做大做强做亮茂名特色农业。四要从产业特色、本土化人才、专业服务商协作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民和有感染力、带动力、服务力的三农工作队伍。五要挖掘与丰富、传承与创新特色文化,保护传统古村落,推动民俗文化与现代文化、历史文化与当代艺术、农业观光与文化休闲融合,使融合发展的潜力、要素激发的活力、文化传承的动力交汇在一起,让乡村再度焕发新光彩。
  (三)着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是党中央首次把德治纳入乡村治理范畴。从长期的乡村治理实践看,茂名始终不断吸收优秀传统的本土文化,准确把握乡村治理时代脉搏,创新运用“党建+”模式,探索出以党建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基础,以村民自治为根本的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实践。传承发展荔枝文化、石油文化、冼夫人文化、橘红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打造“好心茂名”,“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茂名美丽乡村指日可待。
三、以责任与担当开创城乡融合新格局
  (一)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茂名的农村成为城乡发展的短板,如果任由发展下去,那么,城镇化的“虹吸效应”就会让乡村一步步走向衰落。因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要素资源更多向农村配置,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代城乡发展的要求。茂名正通过县域中心城市和沙琅、长坡、合江、钱排等县域副中心建设这个有力抓手,从人力、物力、财力、政策上加大农村建设力度,提升农村的“内在气质”和“外在颜值”,强健农村发展的“骨骼”和“血肉”,形成工农互补、城乡融合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保持乡村振兴的长久动力,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二)着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就是整合和集聚乡村优美环境、人文风俗、历史文化、特色资源,承载产业与人口,吸引城市资源要素的流入,承接城市消费的外溢,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把特色小镇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不仅符合特色小镇建设理念,也从根本上增强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茂名特色小镇建设可以说刚刚起步,中国特色小镇沙琅,“森林小镇”钱排、根子,马贵高山草甸运动小镇和博贺民宿创意小镇,产业特色鲜明,引领作用明显,辐射效应凸显,推动创业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三)着力打造全域乡村旅游。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消除城乡间基础设施差异,补齐乡村发展短板,这不是把城市的高楼大厦等表象向农村延伸,而是在保持乡村文化和风情风貌的基础上,推动乡村生活品质和质量的提升,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归属感。茂名全力打造全域乡村旅游,就是增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譬如,高州南塘凭借鉴江百里绿道作为纽带,将南塘冼夫人纪念馆、南塘柳村七彩田园、南塘彭村生态公园、古郡水城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串联成独具魅力的旅游观光带,引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生态宜居乡村风情风貌,让城里人到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四)着力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180条省定贫困村示范村建设,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我市农村大部分村庄是没有规划的,生产生活混合在一起,与新时代格格不入,与小康社会也极不相称。因而,可以借鉴山东南张楼村的“城乡等值”经验和江苏苏南的做法,按照生产、生活、商业、工业进行功能分区,或富村并穷村,或多个村庄合并建成乡村小镇,这样有利于形成规模的乡村小镇,有利于重新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打造田园共同体,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使乡村成为农民生产生活之地,成为城市的后花园和城里人旅游观光休闲养老之地。
  (作者系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开办工作领导小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