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6-10-18期 第A3版:热评/经济

天桥路水浸点改造造福市民

  

邹彧(市区)
  茂名晚报近日报道,市区天桥路水浸点改造工程开始施工,水浸难题有望解决。
  “落雨大,水浸街……”随着茂南开发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来,每到大雨天,天桥路水浸街现象就反复上演,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看海”,饱受该片区住户诟病。天桥路一带为何大雨大浸、小雨小浸呢?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河道通则不浸,浸则不通。天桥路易浸,与其排水系统不畅通有着极大的关系。据了解,承担天桥路排水任务的河道为贯穿市中心而过的隔坑河,隔坑河同时承担市区河东片区的排水任务。隔坑河沿河居民建筑密集,沿河居民、小贩习惯性地将生活垃圾、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随手往河道里扔,阻塞了河道排水;再加上沿河洗车场工人直接把泥砂往河道里倾倒,加剧了河道的淤塞。而隔坑河除了市区河段在去年清淤过外,隔坑河茂南开发区府段至下游已多年没有清理过,以致该河段淤积严重,河水流速减慢。与此同时,隔坑河河道被占用现象相当普遍,部分河段被附近企业覆盖,直接或间接缩窄了河道,河障多,河床过水断面不足,自然行洪不畅顺。此外,开发区的生活污水估计没有接入市政的排污总管,沿河可见居民住宅楼的生活污水直排隔坑河,使得隔坑河恶臭无比,下大雨时,“肠梗阻”严重的隔坑河更是逢雨必浸。
  市委市政府对水浸黑点高度重视,近些年来先后整治了油城二路、站前三路与人民南路交界处、开发区涵洞、建设路等多个水浸点。这些地区的排水系统改造后,最近的暴雨中水浸街现象有效减轻,可见改造效果不错,治理经验值得推广。
  大雨大浸,小雨小浸,严重影响地方居民出行。街道、生活区之所以容易水浸,主要原因是排水系统堵塞了,只要把河道疏通了,实行雨污分流,增加排水设施就可以有效防止水浸街现象的出现。河道整治不是治理某一段就可以解决困扰,它需要全河道进行治理,需要加快污水处理厂的截污管网的建设,要将截污系统延伸至居民密集的中小河流,争取每个乡镇都有污水处理厂。与此同时,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将排水管网进行系统改造,有效增强城区排涝减灾能力。
  水浸街问题不是某一个部门就可以做好,它牵涉到城建、环卫、水务等多个部门,解决水浸街问题,需要政府部门配合默契,共同发力,才能有效解决水浸的顽疾。对疏浚后的河道也要进一步加强养护,沿河有损坏的渠涵要及时修复,以利于渠涵的畅通;对出现堵塞现象的河段要及时清淤疏浚,要加大水环境治理及水生态环境修复的力度,致力于打造“水清、岸绿、流畅、景美”的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