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7版版:读书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1-01-13期 第第07版版:读书

为了乘客的方便;为了城市的整洁;为了工程的早日竣工……

他们在寒风冷雨中坚守岗位

本报记者 张翠玲 谢力忠 近段时间,寒潮频频来袭,这两天气温更是降到入冬以来最低。前天晚上和昨天早上,还下起了小雨,虽然有几缕阳光,但是仍然让人感觉寒冷。所有人出门的时候都穿的厚厚的,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天寒地冻,在室外工作的人会怎么样呢?在早晚气温最低的时候,那些坚守工作岗位的人们是怎么样克服寒冷坚持工作的呢?前天和昨天,记者踏上公共汽车,走上街头,走进建筑工地,体验他们在严寒天气下的工作情况。 起早贪黑为乘客 前天晚上,记者来到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办公室,已经是晚上8时半了,办公室里灯火通明,桌上放着一袋面包,七八个人正聚在这里闲聊,有的在吃面包,有的在抽水烟筒。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党委书记操长春告诉记者,司机们刚下班回来,还没回家,当然也还没吃饭。据了解,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共有22条线路,司机210人。操书记介绍说,公司最早的公共汽车每天早上5时50分在各个总站开出,开始为市民服务。一天工作结束后,早一点的可以在晚上9时收工,最迟的要到晚上11时40分才能收工。而最后一班车回到车场后,当班司机还要搞好车上卫生、把车加满油等才能下班,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左右。 在办公室里正准备开会的陈站长说,早班司机5点半前要到位,这样他们要在早上5时起床。大概每天早上会有100多名司机要上早班。他们来到公司后,要先检查车上的汽油、水、电路等情况,为安全开车作准备,才能出车。“这么冷的天气,早上和晚上会很辛苦吧?”一旁的司机七嘴八舌地说:穿多一点呗,有什么办法!一位司机从兜里掏出一双线织的工作手套在记者面前晃了一下,笑着说:“戴上手套就不冷了。”陈站长幽默地说:“不辛苦,为人民服务。我们这个职业讲究奉献精神。” 晚上9时,街上已是华灯怒放。在操书记的带领下,记者坐上了202路公共汽车。当班司机小柯说,这班车从市区开往公馆方向。记者看看手机,上面显示的天气报告是最低温是7度。小柯说,刚从外面进来觉得车厢比较暖和,但是呆在车厢内时间长了,还是会觉得觉得手脚冰冻冰冷。 晚上10时,开着摩托车回家,记者一个劲地叫冷。老觉得风一直往领口、袖子里灌。回到办公室,双手已经冰一样冻。记者心想:如果在早上5时或半夜,气温更低,会更冷。他们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难怪记者联系了操长春书记,希望能跟早班车的司机一起出车,操书记连声说:“不不不,太冷了。” 在寒冷中迎接曙光 市环境管理局河东所所长刘汉说,环卫工人是清晨 5 时上街清洁的。为了亲身体验环卫工人的工作,记者下定决心与环卫工人一起上街。昨日早上7 时许,记者冒着寒冷走上街头,因为前天夜里下雨,地上还是湿漉漉的。天色蒙蒙,记者看到从嘴里呼出的热气在冷空气中瞬间转变为雾气。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只有偶尔的汽车和摩托车从路上快速驶过。 记者从市区西粤路到沃尔玛路段,没有看到环卫工人的身影。刘汉所长告诉记者说,这个路段的工人已经下班了。记者又从迎宾东路一直往西走,在市广播电视台路段,看见一辆环卫工作车停在路边,车上横放着两把扫把,一个头戴运动帽身穿雨衣的人正在低头打扫。记者细细打量,才发现是一位年轻的阿姨小梁。明白来意后,小梁愉快地告诉记者,她干这一行已经十多年了,现在负责迎宾路电视台交通岗到茂丰花园路段的清洁卫生。每天早上5时,她会准时到位开始工作,早上8时下班。她告诉记者,早上出来的时候还下着雨呢!记者穿着羽绒服,还冷得直打哆嗦。“这么早出来,觉得冷吗?”记者问。“我已经穿了三件衣服了!开始的时候有点冷,不过开始工作就暖和了,现在一点也不冷。”小梁说。采访中,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小梁的乐观。每说完一句话,她都会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虽然她没有摘下口罩,可是记者可以想象那肯定是一张阳光灿烂的脸! 刘汉说,为了让城市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每一天,让每一个市民在清洁舒适的环境工作,仅仅是河东所,就有100多人上早班。 建筑工地一派繁忙 昨天,记者走访了市区几个建筑工地,前天晚上气温跌至5、6摄氏度,虽然在昨天的白天太阳已微微透出一点点热力,可在建筑工地里仍寒意甚浓,然而建筑工人仍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个正在扎钢筋的建筑工人说:“这点冷不算什么,做起工作来就不冷了。” 而在市区的另一个工地上,记者看到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机器声轰鸣,工人们有的在浇注水泥,有的在焊接钢筋。虽然个个鼻子都冻得红红的,可多数人的额头上却渗出了汗珠。为了让千家万户早日住入温暖舒适的新居,建筑工人冒着寒风冷雨抢工期,埋头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