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7-12期 第第07版版:综合新闻/时评

禁绝“点招交易”有口号更要有猛药

○凌军辉

进入7月以来,各地高考招生录取工作陆续开展,如何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高招环境是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记者调查发现,尽管高校等方面矢口否认“点招交易”的存在,一些高校仍然会留出少量机动招生名额,实行特殊录取。“点招交易”这个高招毒瘤亟待阳光曝晒。 选择性招生是高校对一些分数达到最低控制线而又上不了学校投档线的考生,以指名录取的方式录进来,享受和正常录取的学生相同的待遇。这项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提 高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让少数考分不够但某一方面拔尖的专才能够进入高校深造。但在政策的具体执行中,这一指标往往成为权力和金钱交易的对象,成为一小部分特权群体专享的优惠。 “点招交易”屡禁不止,首先在于高校自身的“趋利”。在每一个“点招交易”的背后,高校可获利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收益已经成为一些高校难以割舍的“肥肉”。其次,一些高校不得不留一部分“点招”指标,以应对来自上级领导以及对学校有重大贡献的各界人士的压力。南京一所部属高校的招生老师透露,多数情况下,“点招”指标都被各级领导和学校领导的条子占据,而即使打通关系,每一个获得“点招”指标的考生也需要付出10万元以上的费用。 “点招交易”的实质是少数人用金钱和权力换取分数,它不仅严重侵害了大多数考生的合法权益,严重破坏了高考招生的公平公正,而且是教育领域滋生腐败的温床。一位从事30余年教育工作的老教授这样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一定要坚守这条底线,这是教育的职责和意义所在。 “点招交易”如同毒瘤,需要猛药医治。而首要的医方就是阳光和公开。这不仅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法规中加以明确,更需要各地进一步加强高招的透明度和网络化,把高招的公平之网织得更紧一些,更密一些,让这一交易没有操作的空间和时间。 禁绝“点招交易”,是保证高招公平正义的制度性安排。人们期待,教育主管部门真正下定决心,各界群策群力多方监督,真正还高招和教育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