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5-07期 第第07版版: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让读书深入人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选择4月23日这一天作为读书日呢?据说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搭救公主,而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因此,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这一天,同时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又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也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这一天同那么多世界文豪连系在一起,成为全球性读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屈指一算,从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读书日以来,已整整15年,国人对此有多少了解?在中国,不用同传统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相比,就是泊来节如情人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之类,读书日的知晓度真是低得可怜。据搜狐读书网2004年调查显示: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仅占6%,27%的人虽听说过但不知详情,67%的人从未听说过这个日子。”这个世界性的读书日还远远未被社会公众所知晓,更谈不上是节日。 中国是很有读书传统的国家,中华民族有悠久灿烂的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几千年。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人民创造了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典籍,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篇章。也留下了许多勤奋读书的故事,“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等,可谓家喻户晓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时代把读书看作是最高尚的。社会发展到今天,读书已成为安身立命之本。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原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前些年到茂名视察,在电白一间学校里,就语重心长为孩子们写下了:“读书是个人的希望,读书是家庭的希望,读书是民族的希望。” 读书固然重要,人们似乎也认识这些道理。国人读书的风气又如何呢?“文革”浩劫中,知识分子被打成“臭老九”,“读书无用论”横行,人们不喜爱读书尚可理解。改革开放30年,读书意识普遍提高,但全体民众读书风气依然不见得很浓,特别是成年人读书的自觉性不见得很高。常见在候车室、候机室、火车上、船舱中、饭前茶后,国人会争分夺秒摸几圈麻将、打几盘 “拖拉机”,锄几手“大D”。欧美人在这些公共场所更多的则是阅读。也见一些家长希望子女发奋读书,成龙成凤,自己却是在家里麻将搓得呯呯响,抱着电视机追肥皂剧看到冒烟,又怎么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让孩子好好读书呢? 党中央对读书学习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各级党组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号召全党学习,培养全民读书的好风气,活到老、学到老。我想,这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读书日”的宗旨是一致的。目的就是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人文精神,引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书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营养品,一本书好象一艘舰,一条船,带着人们驶过狭窄的江河,奔向无限广阔的海洋。”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因此,我们要把读书日的宣传活动演变成一个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的欢乐节日。为共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激发全民读书的热情,让我们认真读一本好书吧! (作者是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人大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