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21-04-15期 第15版:小东江

大哥的回乡路

  

■李桂梅
  “听说,村里的风铃花这两天开得好灿烂,快点拍张相片看看。”
  “听说,村里的文化广场,过年前就可投入使用了,快点拍来看看。”
  “听说,我们家那间破牛栏屋,经过改造,现在变成了网红打卡点,快点拍视频来看看……”
  “听说,村边那片臭水沟改造成了小花园……”
  过年期间,大哥在我们家的微信群里,不厌其烦地让我拍这拍那给他看,我真想大吼一声让他火速回家过年好了。
  因为疫情,大哥遵循就地过年的原则,不回家。历史以来,这是大哥第一次不回家过年。
  年是什么?对于大哥来说,年是无论多远,无论多忙,都必须要回家的一种仪式。
  大哥十多岁就外出打工,这三十年以来,他无论是否攒到钱,过年必做的一项工作,就是“衣锦还乡”。
  梳理一下大哥的回乡路,前二十年说起来也是几把辛酸泪,后十年嘛,简直就是一幅欢乐还乡图。
  打工最初十年回家是挤中巴回的,那时还没有现在这种舒适豪华型的大巴,过年回家的人又多,就是在过道里也挤满人。这一挤,时间就长达十五六个小时才回到高州,之后又要转车回到镇里。因为我村偏僻,又是坑洼的山路,从镇里回家只能步行。这一路辗转,从东莞回到家里,不休不眠地奔波,也需花上二十几个小时。
  近十年的辛苦奔波,让大哥痛下决心要买车,买的当然是摩托车。
  骑摩托车回家也需花十三四个小时,但相比挤中巴,这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了。再说,有辆摩托车,在那时也是一件很拉风的事。当年,大嫂也在东莞打工,她连中巴也挤不上,所以联系大哥,让大哥搭她回来。这一搭,她就成了我大嫂。
  骑摩托车回家虽然免了挤中巴的麻烦,又省了车费,但毕竟要风吹雨淋,有时又遭遇冷空气,这时大哥就格外羡慕那些有汽车的人,看着眼前疾驰的小车,他心里那个羡慕妒忌啊,回家的路就变得格外漫长了。可是因为回家的诱惑,他还得坚持。
  可嫂子坚持不了,过年时坚决反对回家。大哥可不同意了,用嫂子的话说,就是骂得她狗血喷头。大哥说,爸妈盼了一年,不就是盼我们能平平安安回家过年吗?孩子盼了一年,不就是盼我们回去能撒个娇耍个赖吗?不回去,你可想过爸妈、孩子心里是什么感受?大哥这样说着眼眶都湿了。大嫂只好“投降”,从那以后再也不提不回家过年。
  回家过年仿佛是大哥生命里必须完成的一项使命,一种职责。
  如果说,前二十年回家过年是几把辛酸泪,那么最近这十年来,回家过年则成了一种悠闲度假了。
  最近十年,大哥买了房,买了车,生活高大上起来了。
  包茂高速、汕湛高速一开通,简直是高速直通家门口的感觉,四个多小时的路程,用侄女的话来说,也就是打个瞌睡的事。大哥一家通常是下了当天的班就出发,爸妈则宰好鸡等他们回来一起吃晚饭。这感觉实在太好了。
  自从通了高速,大哥一年要跑回家几次,除了过年,年例、清明、五一、十一都往家里跑。爸对他说不用这么辛苦,哥说每次回来就像过年那么快乐,怎么能不回呢?
  是呀,每次哥回来,爸妈都笑得像孩子,早早就起来准备吃的用的,真像过年一样欢乐。
  大嫂说,今年没回家过年,大哥在东莞简直是坐立不安六神无主,觉得过年一点意思也没有。
  听大嫂这么一说,我对大哥在微信群里喋喋不休也就理解了。当回家过年变成了一件骨子里的事,不回来还真是很不习惯。
  是呀,回家过年就是听听爸妈的唠叨,看看孩子的成长,走访亲朋戚友,吃碗高州煮汤籺,感受家乡的变化,是多么幸福美好的事啊!
  大哥回乡路的变化,就像家乡的变化一样,从挤中巴到骑摩托车到开小车;村里的房子,从泥砖屋变成了火砖屋又变成了一栋栋楼房。现在村里大搞村道村貌改造,昔日贫穷的小山村,摇身变成了花园式的新农村。
  三十多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接下来的十年,又会发生什么改变呢?我相信,作为一个建设者,我们迎接的必将是一个花团锦簇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