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20-05-20期 第12版:最解密

苏联月球基地特殊装备层出不穷

  俄罗斯的月球基地之梦比美国更早。早在20世纪初,航天先驱康斯坦丁·齐奥科夫斯基就曾建议将月球作为人类探索太空的原材料来源。
  苏联在太空竞赛初期获得优势时,也明确提出建设月球基地的想法。1957年10月,苏联首颗人造卫星发射后不久,列宁格勒大学校长、苏联科学院院士亚历山德罗夫就公开提出在月球上建立“和平观测站”的想法。1959年苏联首次将无人探测器送到月球后,苏联航天事业总负责人科罗廖夫在《真理报》上撰文称,“我们获得直接探测月球的机会,首先是自动科学探测器着陆,未来将派遣研究人员在月球上建立可居住的科学站。”
  信心满满的苏联在1962年正式提出代号“星辰”的月球基地计划。按照规划,基地的居住模块首先以无人模式送到月球,随后抵达的是无人月球车,它们负责勘测基地附近环境和检查居住模块是否受到损伤。此后苏联航天员才会陆续抵达月球基地。该基地由多个可以自行移动的模块对接组成,模块外壳设有3层保护层,可防止陨石、温差和宇宙射线的伤害。该基地可以容纳9-12名航天员,预计在1974年建成。
  和美国一样,很快苏联也认识到月球基地的艰巨技术挑战。更糟糕的是,1969年到1972年期间,苏联为登月项目配套的N-1巨型火箭相继发射失败,不但在太空竞赛中逐步落于下风,而且月球基地更失去了关键的运载工具。但苏联航天部门并没有就此放弃,1969年,苏联改变直接建成永久大型月球基地的设想,提出分三阶段建造的规划,首先确保4名航天员的短期停留需求,之后逐步增加到12人,并可在月球表面停留至少一年。
  在不断调整月球基地规划的同时,苏联还在根据最新发现,不断完善细节。根据1967年登陆月球的美国“勘察者3号”探测器的数据,苏联工程师相信月球土壤足够松软,可以直接用于屏蔽宇宙射线。为此他们大胆设想为月球车安装一台抛沙机,直接将居住舱用月壤埋起来。抵挡宇宙射线的更奇特设计是自埋居住舱。它可供6名航天员在里面工作。到达月球后,该舱能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穿越月球表面,寻找一个土壤松软到足以“自埋”的地点。找到合适位置后,它将启动电动旋转机构,带动挖掘刀具将周边砂土排出,让自己逐步沉入地下,只在地面留出一个伸缩气闸,为航天员提供进出通道,整个“自埋”过程只需4.5个小时。
  为苏联月球基地配套的月球车也极有特色。它重达3吨,可以运输月壤和货物,也可以兼作起重机和移动钻机。为驱动这辆奇特的月球车,苏联还专门研制了一台四缸内燃机。与传统发动机不同,它的燃料是液体火箭推进剂和氧化剂,由真空阀将燃烧产物排出发动机的密封外壳。更让人惊诧的是,如果有必要,月球车可以在月球基地甚至地球的遥控下无人操作!
  苏联科学家还考虑到航天员在月球基地长期停留的心理问题,建议在居住舱中放置“显示莫斯科周围乡村景观”的假窗户,这些景观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周期性变化。航天员在骑健身车锻炼时会播放电影,让他们自我暗示“仍在地球上骑行”。
  20世纪70年代后期“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后,美国放弃了在月球表面建立基地的所有规划,早已囊中羞涩的苏联政府随即也否决建设月球基地的提议——根据规划,该项目预计将花费超过800亿美元。由于在太空竞争中失利,苏联月球基地的所有相关资料都被封存起来,直到苏联解体后才得以公布。近年随着航天实力的恢复,俄罗斯开始重提月球基地规划。2018年俄罗斯政府宣布,将于2036年至2040年期间在月球修建基地。(据《环球时报》武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