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9-09-03期 第13版:悦读

细品舌尖上的哲学味道

  □几又
  当食物加上哲学的“奇珍异味”时,我们会“吃”出什么样的味道?
  本书作者阿兰·杜卡斯有两个身份。一方面他三次荣获米其林三星(最高等级)的世界最著名主厨称号;另一方面,他笔耕不辍,出版过多本饮食著作。阿兰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哲学兴趣,所以阿兰对每天打交道的食物有着颇为有趣的哲学判断。
  在阿兰看来,正确地选择盘子里的食物才能引领我们走向个人与集体的平衡与幸福。只有每个人吃好了,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好。阿兰希望读者认识到:生活质量并非凭空出现的,而是源于我们的选择,源于我们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每个人通过选择特定的食物,变得更独立、健康与强大。这种选择也意味着集体的责任:我们每一位都是推动人类健康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阿兰的文字如同他所擅长的厨艺,手到擒来,汪洋恣意,智慧满满,金句频出。看似略显随意的文字,稍加品味便可洞见其蕴含的深奥道理。从“数十万年前,人类正是为了不吃掉同类才开始埋葬死去的人”,读者很容易联想到食物诞生的伦理源头。人类食物千奇百怪,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味道来自土地”,其潜台词是人类来自于自然,最终也将回归于自然,这也是每个人的宿命所在。
  吃是人类的本能。在阿兰眼里,吃还是人类“认识、品尝、消化、吸收世界”的起点。在阿兰笔下,随着人类逐渐走出饥饿,吃越来越多地脱离生理含义,逐渐上升为个人文化内涵的外在溢出。也由此,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气候等,都可能成为影响食物内容的因素。许多选择从身体机能角度看不应拒绝、但深入骨髓的饮食文化,在人的脑海内早就形成喜恶的条件反射。比如,被中国人视为美食的松花蛋,在欧美人眼里却成了恶心的食物。同样的食物,还有动物内脏等。
  作为厨师,阿兰对食材的苛刻几近极致,因为这样才可以“重新赋予味道高贵的地位”。追求食材的新鲜和优质,是普通厨师乃至常人均易作出的选择,哲学厨师的不同之处在于擅长“培养对味道的敏锐感觉”。这种味道,当然包括常说的对味蕾的美妙刺激,但不仅于此,因为阿兰“在菜肴中加入生活、加入想象”。
  阿兰说:“吃成为一种公民行为。”这种公民行为,不仅包括饮食者个体在食材、烹饪方式、进餐地点、会餐人员等方面的选择,还包括“吃越来越像是人类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媒介”。在一篇关于粮食浪费的报告中称,每年浪费的食物有13亿吨,即世界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
  吃,不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当我们吃饭时,我们到底该思考什么?与其简单地饕餮一顿美食,享受舌尖上的肤浅快感,不如顺着阿兰铺就的逻辑,细嚼慢咽,也许会“吃”出点哲学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