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19-01-17期 第21版:小东江

阅读的幸福

  ■向梅芳
  原本是想写“阅读的喜悦”的。那天,在家里读一本1997年第六次印刷的《张爱玲散文全编》,读到张爱玲在美国时,胡适最后一次去看望她的情形,读到那段文字:“我也跟着向河上望过去微笑着,可是仿佛有一阵悲风,隔着十万八千里从时代的深处吹来,吹得眼睛都睁不开。那是我最后一次看见胡适先生。”我原本淡淡的只为寻找阅读的“喜悦”的心,蓦然间充满了无法言传的苍凉。
  也就在那一瞬间,我没有来由地觉得“喜悦”远不及“幸福”深刻。
  于是便将“阅读的喜悦”改为“阅读的幸福”了。
  不仅仅是喜欢,我爱阅读。
  阅读是我日常生活的常态。孤独时阅读,苦闷时阅读,忧郁时阅读,遇到难题时阅读,无处可去时阅读,厌倦热闹时阅读,不知所措时阅读,无法成眠时阅读,经历过快乐和幸福之后也阅读……
  时代是如此的浮躁,安静而深刻的阅读是如此的不可或缺。
  在阅读中跟随那些高尚、伟大、宽广的心灵一起品味孤独、寂寞、远离和等待,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这种幸福,没有别的幸福能够替代。
  读张爱玲,就像手握着新旧交替时代的俗世广角镜。她对人性的那种宽容,如果没有深刻的经历和了解是无法做到的。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有哪一个评论家或作家真正公允深入地评价过她。她的文字里常常出现与她同时代的作家的名字,和她对他们的理解,比如丁玲、冰心、鲁迅等。而在与她同时代的作家的文字里,我很少发现她的影子。她的包容是真正的包容,是因为了解才有的包容。她从来都不是自己或别人说的狭隘、自私和冷漠的人。张爱玲在她的散文里称自己是写小说的,而我认为,她在散文里所呈现的内容更能体现某种真实,更有助于了解并且理解她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书写者本身。苍凉是生命的底色,她的文字以及文字里面的故事,是一个时代的底色。
  读杜拉斯,恍然明白“所有的爱情,都是一种爱逐渐消失的过程”。以此观照永远无法完美的人生和经历的爱情,就有了类似彻悟的明白。不再为一些“必须的”失去而痛苦,不再为一些“不可挽留”苦苦纠缠。与杜拉斯笔下那些不可能的爱情和她本人无法停止的写作相比,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忧伤委实太不值一提。
  一直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苦恼、忧郁、消沉。直到读了米兰·昆德拉,才明白了孤独,原来是思想的本性。牢牢记住了他的那句话:“我们无法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那句话出现在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
  从不屑于底层人生的麻木与悲哀。读了余华之后,才发现许多的悲哀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那些蝼蚁般的人生我们随时触手可及。而那些卑微的生命,往往承载着纯洁高贵的心灵和坚韧的精神,让不义的显贵或者随波逐流的众生自惭形秽。
  我读他们,孤独便不再孤独,痛苦便不再是痛苦,而欢乐更显珍贵。
  我读古今中外青史留名的大家名著,也读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的作品。读鲁迅也读汪曾祺,读曹禺的话剧也读时下的小戏小品剧本,读丁玲也读攸敏,读曹征路也读余秋雨,读大部头的名家著作,也读报纸副刊、文学期刊甚至一些行业的内部刊物……
  在阅读中成长成熟,在阅读中拥有快乐,接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