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09-11-24期 第第02版版:认真贯彻落实粤西“两个会议”精神

奋起直追 超常规推进发展

——访茂港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钟火明

省委、省政府粤西地区(茂名)现场会和粤西地区工作会议后,我市各级迅速掀起了传达贯彻 “两个会议”精神热潮,全市各地吹响了“三年大变化,十年大跨越”的进军号角。茂港区将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两个会议”精神,抓住机遇,实现科学发展?近日,记者采访了茂港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钟火明。 1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压力 记者:省委、省政府粤西地区(茂名)现场会议和粤西地区工作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粤西地区工作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请钟书记谈一谈茂港区在落实“两个会议”精神上的关键是什么? 钟火明:粤西地区现场会和粤西地区工作会议,是一次理清思路、明确定位、提振人心、落实政策的重要会议,吹响了开拓粤西、振兴粤西的号角,必将对茂名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茂港区作为茂名中心城区未来发展的核心地带,坐拥茂名石化工业区和港口码头,也必将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领会和把握“两个会议”的精神,关键是领会和把握“两个前所未有”: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 记者:具体谈一下有那些发展机遇和压力,好吗? 钟火明:好的。先说机遇,“两个会议”给茂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坚定我们区在茂名区域发展的定位 。 《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将茂名定位为世界级石化基地,而承载茂名石化产业未来希望的茂名石化工业园区就坐落我们茂港区 , “世界级石化基地”的定位与我们区当前致力建设石化工业强区思路相一致,完全符合省委、市委的战略部署,必将对茂港区今后的发展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此外,汪洋书记对茂名 “十年再造一个滨海新城”的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提出 “茂名要向南靠海拓展城市空间,与湛江共同打造同城化发展的 ‘湛茂都市圈’”,这是省委、省政府第一次正式地、明确地认同、肯定环水东湾新城规划,而茂港区作为环水东湾新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成为茂名中心城区乃至 “湛茂都市圈”未来发展的核心地带。 二是前所未有的政策扶持为我们茂港区加快发展注入新动力 。《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发展定位、目标任务、政策、资金、项目布局、组织领导等方面加大对粤西的倾斜和支持力度,尤其是针对粤西发展迫切需要支持的财政、教育、土地、基础设施、海洋渔业、现代农业、扶贫开发等七个方面问题,提出了具体扶持政策措施。省直部门也将根据《指导意见》,编制出台粤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 再说压力,“两个会议”的要求也给我们茂港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一方面,茂港区基础十分薄弱,发展状况不理想,发展后劲不足;另一方面,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年再造一个茂石化,五年再造一个工业茂名,十年再造一个滨海新城”的十年发展目标思路,整个发展核心地带在茂港。要实现这些目标要求,我们面临很大的压力,所以,必须要超常规发展。否则,我们就要愧对历史,愧对人民。‘ 2正视差距奋力追赶加快发展 记者:茂港区自2001年建区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取得了令人触目的成绩。对照“两个会议”的精神,您认为还存在哪些差距? 钟火明:我们茂港区自己跟自己比是有了进步,但是,不要说跟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就是跟我们市的兄弟县、市、区相比也有不小差距。只有正视差距,奋力追赶,加快发展,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地区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65.67亿元,是2002年的2.31倍,年均增长12.5%;财政总收入4.38亿元,是2002年的3.97倍,年均增长25.9%。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制约茂港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汪洋书记在粤西地区(茂名)现场会上对茂名面临的问题一语中的,即发展水平不高、发展速度不快、发展后劲不足、发展前景堪忧。这实际上也是我们茂港区的真实写照。突出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总量偏小,财政收支十分困难。建区以来,我们区GDP 虽然以年均增长12.5% 的速度增长,但基数低,经济总量偏小,2008年全区GDP为61.05亿元,仅占全市的5.4%,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3亿元,但各种刚性支出不断增加,导致财政资金缺口大,收支矛盾突出。 二是发展速度缓慢。近年来,我们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指标比重仍然处于全市下游水平。 三是发展后劲不足。在体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后劲的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等方面,茂港区到了驻足不前的地步。我们区的产业转移园区仍未申报成功,加快发展缺乏新项目、大投入带动,缺乏载体支撑。 3采取超常规手段实现关键性突破 记者:钟书记,您多次在不同场合说过,“承认差距是一种勇气,找出差距是一种境界, 而缩小差距则需要我们创新求实、埋头苦干!”既然认识到差距和不足,那么,你们准备如何追赶呢? 钟火明:所以,我们要求全区上下务必要保持清醒认识,以“两个会议”精神为动力,更加振奋精神、更加转变作风、更加扎实工作,全力推动茂港区的经济社会更快发展,追赶奋进。 我们要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努力在“石化工业强区、宜居海滨城区、现代服务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港口码头建设、破解发展瓶颈、促进民生改善”这七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新发展。 记者:在七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新发展。具体是…… 钟火明:一是按照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的战略部署,确保在建设石化工业强区上取得新突破。牢固树立“工业区发展我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茂名石化工业区谋发展,以茂名石化工业区的发展带动全区经济发展。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深入细致做好石化工业区周边群众的思想工作,积极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全力以赴做好石化工业区项目建设及200万吨乙烯扩建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等工作。要抓住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设在茂名石化工业区的机遇,主动协调好各方关系,积极配合市做好相关工作,承接石化工业的辐射和转移,重点发展石化和乙烯后续加工及相关配套产业,延长石化产业链。 二是积极承接茂名中心城区向东向南靠海发展,确保在建设宜居海滨新区上取得新突破。承接茂名中心城区向东向南靠海发展,是市委、市政府赋予我们区的职责和任务,也是提升我们茂港区城市化水平的必由之路。主动承接市中心城区向东向南靠海发展战略,按照市环水东湾新城规划方案乃至未来“湛茂都市圈”的高度来谋划茂港的城市发展,高标准做好新城区的规划。注重基础设施投入,继续配合市做好茂名大道改造、油城路延长线、茂名市第一中学和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等新城区项目建设,积极筹建中心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场。充分利用茂名大道、油城路延长线建设的有利条件,带动羊角片区的开发,做好承接茂名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的一体化工作。 三是加快房地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确保现代服务产业取得新突破。围绕打造最适宜人居环境的海滨新区这个定位,充分发挥高地教育园区建设的引擎作用,着力引进几个大型楼盘,带旺城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要有效整合旅游资源,统筹拓展以第一滩为中心的滨海旅游区域,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加快富临酒店、茂丰酒店等项目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加大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滨海旅游宣传力度,努力打造蓝天、碧海、银滩、绿林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四是全力以赴抓落实,确保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一方面,要继续以项目建设为经济工作中心,把重大项目 建设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最重要抓手。着力抓好市重大建设项目、农村饮水工程、城区防洪工程、沙琅江(茂港区河段)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思路,破解招商引资瓶颈,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大突破。突出抓好乙烯产品、房地产、海洋、旅游、矿产和珠三角产业转移等项目的引进。 五是推进港口码头建设,确保在现代临港经济上取得新突破。加快长晟公司油脂码头、中寰公司码头、正源公司码头的建设进度,抓好炮台北路等配套道路建设,促进码头服务业加快发展。依托乙烯、炼油厂、热电厂、港口码头等大型企业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业。 六是以超常规力度推进,确保在破解制约发展瓶颈上取得新突破。重点是要破解征地难和融资难问题。在解决征地难问题上,要紧紧围绕满足市里重点项目用地以及我们区发展用地这个目标,加大征地拆迁、闲置土地盘活的力度,合理储备一批土地。 七是促进民生改善,确保在建设和谐茂港上取得新突破。切实做好优抚对象、特殊困难群众生活保障问题;继续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重点抓好小良等六大饮水安全工程,力争在今年底前切实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继续抓好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免费培训;加快建立健全以区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站(室)为基础的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年内全面完成镇通村水泥路建设任务,同时抓好村(居)委会、自然村公路的规划建设,切实解决好群众的行路难问题;高度重视维稳工作,花更多人力物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加快小炼油、小矿山、小砖厂专项整治行动进度,加大对公共场所及“三合一”鞋厂、易燃易爆物品等重点场所的安全管理,严厉打击私炮生产,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严厉打击黄赌毒、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记者:看来茂港区委、区政府的追赶信心十足,干劲冲天,下一步就是具体抓落实的问题了。 钟火明:是啊。方向已定,思路已清,措施已明,现在关键是要扑下身子去抓落实了。我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切实转变作风,不断增强执行落实力,高标准、高质量、创造性地把省委、市委和区委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本报记者 廖青 特约记者 王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