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09-09-11期 第第10版版:教育周刊

如何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克服“断层”现象

每个学科的教学都有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美术学科也不例外,如学生在一定年龄阶段美术学习的转型期中出现的断层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现象,如果教师没有教导的当,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让学生心生畏惧而放弃学习,那将是十分可惜的事。如果对这种特殊现象的原因,规律性进行研究,分析,找出相应的措施,总结出可行的教学方法,这对优化教学过程,推动教学创新,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以下是就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出现的“断层”现象进行几个方面的分析。 一、“断层”现象的出现 “断层”现象为一种物理现象,在美术教学中出现的断层现象指的是学生从画平面画到画立体实物画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能力空缺,即也可以理解为学生从学习儿童画到成人画的一个转折点,“断层”期指的就是这个阶段。 在小学教学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处于低龄时期,由于生理器官的发育,手、眼、脑还不能较好地协调配合;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水平也都较低。但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是最强烈的,所以画起画来没有任何的顾虑,“初生牛犊不怕虎”,不会因为没有足够的表达能力而气馁,这个时期的学生画的儿童画也充满稚趣,大胆和想象力,以画人物为例,他们通过观察,会知道人的五官特征,但画在纸上的时候,通常他们都只会用两个点或圆圈表示眼睛,画上一个月亮形的嘴巴,鼻子和耳朵却常常被忽略,手和脚都画成长长的木棍状,手指不画或画成一条波浪线,或一个圈。三、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阶段的中年级,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临摹能力,观察力也提高到了一定水平,能够画出比较具象的作品,可以较好的独立完成一幅命题画,想象画……等创造画,为五、六年级进入实物写生打下基础。 五、六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属于高年级,画画的对象以实物为主,由于被画物不是已完成的一幅成品画,而是空间中真实的立体物体,要把实物按空间中的位置、大小、比例真实地写生到平面的纸上,从临摹到写生,从儿童画到成人画的两种绘画形式截然不同的一种转型阶段,“断层”期指的就是这个转折点,也是绘画教学中的难点。 二、学生对“断层”现象生理和心理的表现 在上一段说过,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与学生处于什么时期有关,低年级学生擅长于平面的表现,对事物的观察喜欢盯着某一细微处,中、高年级的学生对空间感会有一个渐渐的认识,从平面认识中跳出来,如近大远小的表现,如物体高度,厚度的体积感,如几个物体重合的前后关系。 虽然高年级的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但手的表达能力还处于滞后的状态,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产生心理障碍时,看到的却画不出来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气馁的,厌学的心态,这种生理和心理的矛盾是学生学画“断层”现象的主要原因。 三、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克服“断层”的现象 在学生学画时出现了生理和心理的矛盾,也即是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现能力发展不同步出现的矛盾所形成的“断层”现象时,学生没得到老师正确的引导,对绘画产生了畏惧之后,丧失了兴趣,他会从此就放下了画笔。所以教师的引导非常的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选择适当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培养学生绘画的兴趣,激起学生绘画的激情。 皮亚杰说:“儿童知道一件事,比能够描绘它要早得多,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发现。”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儿童不训练他们的眼和手,不掌握一些基本的表达方式,他们就会真的对许多有趣的事物会视而不见;就算他们看见了,也无从表达,并且很快就丧失了继续看的兴趣。所以作为教师要有意识有方法地绑在学生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并让他们很快学会把这个精彩的世界表达出来,这需要从小的培养,比如上“吹泡泡”一课,教师准备好工具材料,让学生边吹边玩,学生高兴得不得了,教师即可以训练他们的眼睛,让他们观察泡泡的颜色,观察泡泡从管子里吹出来与飘在空中如何不同,最后它是怎么消失的,这样学生的兴趣大,比直接让教师把答案说出来的效果好很多,在这种气氛下,学生们的绘画热情也跟着高涨起来。 2、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对于刚进入写实阶段的学生来说,要理解前后关系,空间关系不是太容易的,我用了一堂剪贴课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前后关系,取得不错的效果。在上这堂课之前,学生在画面处理人或物时都喜欢用并排的手法,他们不懂的去表达前后的关系,于是我贴了一张大纸,请学生把他们画的人,树等等往上贴,一下子他们把所有的空隙都贴满了,我在这时提问“老师有办法让画面再多好几个人,你们相信吗?”学生们有的笑着说不可能,有的惊奇地看着老师,接下来教师就可以给他们讲述前后关系其实就是一种遮挡的关系,然后随手拿起一个小人重叠的贴在另一小人的旁边,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原来用重叠的方法可以处理很多人和物的画面,使画面更丰富。 3、多看,多想,多练。 教师多组织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事物,比如站在树底下仰望这棵树与看远方的树有什么不同,看身边的同学时想想站在十二层楼楼顶往下看同学又有什么不同,这样多看多想学生就很容易明白近大远小的意思,多组织写生,多练习动手画,就会使“眼高手低”的现象减弱了。以上是对学生学画过程中出现“断层”现象的简单分析,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许多问题要解决,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去探索,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茂名市第十四小学 吴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