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11版版:岁月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09-06-22期 第第11版版:岁月

老屋往事

我家 老屋是三达四合院,它虽是泥砖瓦屋,但当时的建成还轰动一时,真有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味道呢,当年公社组织生产队长参观过。说是建设新农村的样板,风光一时。 建三达屋时,我仅是四五岁,我记得长辈们一连几个月忙于担泥推土平整地基,白天生产队要出工,只好吃过晚饭后才干这些活。幼小的我感到好玩也常去凑热闹,帮大人装土挖泥…… 当时正值一九六一年国家闹紧饥荒年代。要建房屋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时很穷又没有房子住,只好顶硬上。屋是祖公兄弟几家后裔一起建的,每家只建一间房和一间厨房,我家五口人一间房根本住不下,我两个哥还要借宿,为了克服住宿的困难,我父亲于次年硬着头皮上,又多建了一间房才勉强住下。其他叔伯也是东一年西一年续建的,三达屋的建成持续了近五年之久。说是三达屋实是二达屋,上下两幢是正房,每幢九间,左右两边建有廊手(厨房),第三幢即前幢是围墙式的细小的闲屋。专堆放土杂肥。后幢中间设有大厅,二幢设中间门亦叫门楼,前幢对中门开设大门口,整体观之像三达屋。那时没有高楼大厦,用那时的眼光,建有这样的院子确有点气派。当时适值大力宣扬毛泽东思想时代,四合院的墙壁用石灰粉上一块块的“毛主席语录”牌,四合院屋增添几分色彩。毛主席语录像圣旨,谁都要背熟,哥哥教我们认字,待大人上工后,孩子们就朗读毛主席语录,把毛主席语录背得滚瓜烂熟。这些语录我还清晰地记得呢:“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个阵地,如果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去占领。”等等。那时农村相续成立夜校,教农民识字,还唱毛主席语录歌和跳忠字舞,生产队插田也喊毛主席语录口号。大家的干劲也十足,政治气氛真浓。 我家的四合院算起至今近五十年的历史,它经历了风风雨雨。特别难忘的是,老屋经受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一九六七年夏的某一天,联总派以搜枪为由,带了一大卡车的武装分子,端着枪闯进了四合院,不明不白地抓人。还制造开枪射击事件。清清白白的四合院受到了一场惊吓。自那次后,四合院很久平静不下来,孩子常担惊害怕,直到文革结束才恢复往日的快乐!又开始我们的游戏天堂,那捉迷藏、摸人儿、跳大海、跳飞机的游戏让我们玩得真开心。 人口一天天增多,老屋一天天显得狭窄,破旧的泥砖瓦房变得不适应人们居住了。一九八二年,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土地政策放宽,各户开辟新的宅基地,建有水泥钢筋小洋楼了,四合院就成孤独的旧屋,闲置的旧屋人们懒得去执整,风吹雨打,桁条格子被虫蛀,瓦片渐渐跌落,屋顶没遮盖,有两间屋墙硝蚀严重,支撑不住,终于在三年前倒塌了。 今年春节,我回老家一趟,老屋野草丛生,崩塌的泥砖七零八落,没塌的屋没门板,瓦顶千疮百孔,焦头烂额,显得凄凄凉凉,窗棂萧瑟,一片阴森。当年墙上的毛主席语录,被雨水冲涮,似是流泪。更激起我回首童年往事,怀念着生我养我的老屋。健儿带有相机,理解我的心情,“叭、叭”地摄下旧屋,连毛主席语录也一同摄下,说:“爸,我给你摄下了,待我归去后制成碟,将旧日的见证好好收藏。”我说:“对呀,老屋没人住了,它就像一个衰老的老人,不知哪天也倒下去,摄啊,摄下保存,让后代知道我家还有个不平凡的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