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7版版:论丛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晚报 第2009-05-25期 第第07版版:论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老龄工作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们化州市的老龄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各级老龄机构,落实各项老年人政策,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全市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化州市近年来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2007年和2008年老龄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涌现出大批热心老龄工作的人士,老龄工作走向网络化、社会化。现结合化州的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老龄工作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抓好老龄服务网络建设 我市老龄机构十分注重硬件和软件建设,从市级到村级都做到“八个有”:有办公场地、有娱乐场所、有服务设施、有专兼职工作人员、有经费、有牌子、有宣传栏、有制度。同时,还抓好“四有”、“四簿一册”、“三上墙”,即:有工作计划、有工作总结有老龄工作制度、有老龄服务网络;设立来信来访登记簿、老龄工作会议记录簿、助老好人好事登记簿、百岁老人登记簿、60岁以上老人登记册;做到老年法律法规上墙、老龄机构职责上墙、工作制度上墙。 二、加强帮扶,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为深入贯彻落实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广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我们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大涉老案件的执法力度,加强对老年人的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对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申诉案件,及时协助司法、公安、法院等部门打击查处;二是充分利用老年活动中心这一重要阵地,组织老年人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提高老年人的法律意识,增强老年人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三是加强涉老纠纷的调解工作,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促进老年人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稳定;四是积极做好老年人的来信来访处理工作,对老年人反映的问题,及时跟踪及早依法解决,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避免矛盾的激化。 三、加强管理,实现“六个老有”工作目标 落实社会保障,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我市坚持居家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相结合的的养老保障方式。2007年起,把特困老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在农村全面推行签订《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制度,加强对家庭养老的管理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我市每年都拿出10多万元帮助五保老人、特困老人和退役特困老军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我市老年农民100%参加农村合作医院。 重视教育,确保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我市经常组织老干部和老党员参加养生知识讲座、法律法规辅导课,组织外出参加学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与时俱进。 完善设施,确保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我市近年来投入了大量资金,进一步完善老人活动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68个社区居委老人活动中心,为社区老人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提供了完善、优美、健康的场所。 四、加强创新,促进老龄事业社会化 对于老龄事业,我们充分认识到政府的帮扶是有限的,社会的力量是无穷的。从2007年起,我们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事业,推进老龄事业社会化。我市笪桥镇山华村的陈可春先生,他多年从事建筑行业,勤劳致富,富而思源,富而不忘敬老,热心老年公益事业。在我们的引导下,他捐资50多万元在家乡兴建了笪桥镇山华村委会井头桶 村老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每年重阳节,他都捐5万元,举办“井头桶 村重阳敬老祝寿会”,为老人送上慰问金,使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也为全市树立敬老爱老助老的典型。2007年,他当选第二届“广东省十大敬老之星”。我们把他的先进事迹制作成宣传片《心系敬老,情暖桑梓》,在省、市电视台播放,社会反应热烈,他所在的山华村委会各自然村受他的影响,已有4个自然村由个人捐资兴建了老人活动中心。我们及时在全市推广了陈可春先生及山华村的先进典型,在他们的带动下,我市涌现出大批热心于老龄公益事业的人士,这些人士纷纷在自己家乡捐资大办敬老爱老助老的实事。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全市私人捐资建成的自然村级老人活动中心共106个,私人老板到镇级敬老院慰问老人680人次,私人老板慰问百岁老人206人次,有816位老板定期每年举办敬老祝寿会慰问老人。 (作者是化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