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0-07-17期 第A5版:论丛

基层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考察及探索

  意识形态领域始终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一旦这个阵地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基层党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更成为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发展的基础和重点。但基层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却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我市而言,基层党的意识形态主流是充满正能量、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相关问题。
  (一)基层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难度大。全球化下的意识形态交融和冲突愈发激烈,核心表现为价值观的冲突。一是马克思主义被弱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坚守必须强化。从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对象上看,部分群众的自律不足和辩识能力差,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受到挑战。而苏东剧变一个深刻教训恰恰就是意识形态的阵地失守,这个前车之鉴,必须引以为训。二是基层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网络化给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人人拥有麦克风”的网络新媒体消解了传统的印制传媒和电制传媒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正面引导性信息传播的把关力,部分内容失真、偏颇或低俗,尤其政治谎言等负面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削弱、冲淡甚至淹没了主流意识形态,增加了理性整合难度,极大降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二)基层党的干部对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认知践行能力不到位。一是思想认识不足已成为加强基层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最大风险点。基层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其工作实效不易被看到,工作因此不被真正重视,部分领导干部甚至仍认为可有可无,表现在重业务轻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尚未完全转变。这在网络舆情的应对上表现明显,如不主动关注,出现舆情后处置、回复不及时不得力,应对技巧欠缺,处理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忽视民意,不会从根本上及时解决问题。二是重视程度不到位,基层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机制尚不健全,成为制约基层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开展的主要瓶颈。工作机制不理顺也导致基层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和统一部署,组织性和指导性不足,加之时有交办任务不明确,责任目标不清晰,工作错位和缺位问题时有发生。事务繁重的基层工作也让部分工作人员工作热情锐减,基层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疲软和被动。
  (三)基层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基础薄弱。基层作为党的意识形态战斗主战场,工作基础却较为薄弱,胜任当前基层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有压力。一是普遍存在机构设置、编制安排、人员配备、技术保障不到位问题。二是基层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实际处于不被重视状态。表现在工作任务多由兼职或抽调及政府购买服务人员组成,人员流动性大,“半路出家”的身份也无法认真做好基层意识形态安全应对。三是干部队伍在“专”上“先天不足”。从事基层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干部大多缺乏专业知识技能且培训较少,知识结构更新滞后于时代发展,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与新时代基层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标准和要求差距较大。四是专项经费严重不足,活动保障缺失。各地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运行经费少有纳入本地财政预算的。部分镇(街道)在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基层党的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困难,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四)农村基层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有待加强。天广地阔的农村是基层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主阵地,但意识形态建设状况却不容乐观。一是意识形态宣传活动方式创新不足。设置宣传栏、贴标语、挂横幅等普遍方式,让农民理解意识形态难以“走心”。如基层党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通俗读本从内容到语言风格与农民群众的口味有偏差,读不懂也难学会,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当成摆设者居多。二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应对能力有待提高。积极主动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赢得阵地建设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是基层干部必须具备做好基层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素养所在。但现实却无能为力,真正遇到相关问题时干部表现为心存压力,烦躁无奈、麻木无措等状态居多。三是部分农村领导干部对基层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基层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现状不佳。农村基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率及认知度较低,甚至存在封建迷信思想的隐性发酵现象。四是反华势力合谋攻击体制机制,破坏国家长治久安现象在农村有所渗透,基层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管控仍有“空白点”。(作者系茂名市委党校党建室主任,副教授)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