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0-05-28期 第B3版:文化

舅父家的荔枝树

  

梁载桥
  我舅父居住的镇盛龙坑村,曾经长着一荔枝树,至于这棵树种于何年何月,是谁栽种的,已无从考究,到我见到它时,这棵树可以用“老态龙钟”及“枝繁叶茂”来形容。就是这棵树,曾给村民带来无限的欢乐,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
  荔枝树长在舅父家门前,紧靠一条小沟。这棵大树,枝桠交错,这根树枝长在那根树枝之上,这些树叶挡住了那些树叶,真是枝叶遮天。林荫下,那灌木丛中还开着朵朵鲜艳的小花;一根根野藤更像一个个野孩子紧紧地缠着大树,贴的那么紧凑,吻得那么亲热。一眼泉水从树旁流出,清清的,喝一口,凉凉的。偶尔间,三五成群的小鱼逆游到此,一边嬉戏,一边用眼睛偷窥着人们。
  这里也是鸟的天堂。每到清晨,起初是一两只鸟叫,接着是百鸟和鸣。有时一只百灵鸟想出尽风头,放声高歌,然而总会被众鸟和鸣所掩盖,显得有点依稀,有点朦胧。随后,树上变得热闹起来,大的、小的、黑的、花的……群鸟飞舞,声影交融,和谐而美丽。
  大树有五根树根裸露在地面上,像金龙的五个爪子有力地爬抓着土地。白天,农闲或劳作的间隙,人们总喜欢坐在这树根上休息、纳凉,看看风景,同时也喜欢看看那些可爱的舞动尾巴的小鱼。逢圩日赶场天,坐在这里,还可饱览当地的独特风情。口如月圆的竹篾箩筐,装满田园信息,山野情调从路上源源经过。节令水果,时鲜菜蔬,鱼禽野味,干果土产一串串,撩入眼目。即使你什么也不买,饱一下眼福,亦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
  小时候,我常到舅父家玩,转荔枝树,喝泉水,看小鱼,与鸟欢歌,跟大人一起纳凉,甚至偶尔也会“饱览当地的独特风情”“饱一下眼福”,很快乐。到荔枝成熟时,我又总会缠着舅父要荔枝吃,但他家里穷,就靠这棵荔枝赚点生活费,每次给我的荔枝都不多,还对我说:“一粒荔枝三把火,吃多了会上‘火’,也会伤脾胃。”随后,他拿来一点盐,叫我蘸着吃才不会有事。我照着做,果然没事,还挺清甜,挺好吃呢。
  1970年,我在茂名师范(当时设在茂坡林场内)读书,离舅父家不到一里路,到了月圆的晚上,我会到他家里,坐在荔枝树下,与村民一起赏月,更是心旷神怡。这里因为前面视野开阔,欣赏月色也许味道更浓。当然也免不了有风沙蔽月的黄昏,愁云惨淡的晚上。但时逢三五的春宵,夏夜,天上一轮明月捧出,白日的炎热、尘土、汗雨、吆喝都慢慢停了下来,退了下去,人们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上:月光融融,如纱如绸,如银如水,洒满全村、整个大地,树影、屋影、人影、朦朦胧胧,影影绰绰,天更宽了,地更平了。在这种时候,人们如梦如幻,如痴如醉。谈天说地,抽烟聊天,极度的放松,充分的休息,全由着你,月光总照着你。
  赏月的时间一长,这月色看上去就觉得有点清冷。“影自婵娟魄自寒”。古人这样解释过,《淮南子·天文训》说:“积阴之寒为水,水气之精为月。”《龙城录》上记载:唐玄宗游月中,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不过,有点意思的是,它们倒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说月亮有个寒字。寒,使月光清冷,这是因为月亮的脾性爱洁净。一弯月牙挂在天边,一轮满月升在中天,真像新磨过的银镰,新拭过的宝镜,新洗过的玉盘,纤尘不染,清光四溢,令人观之醒神益智,清心寡欲。迷人的月亮像透明如水的水晶花,露水不停地为它洒水,薄雾不停地为它洗尘。有时,可恨的乌云硬要来玷污它,它躲藏,抗争,冲破云片,这样的时候,地上的花儿也为它手舞足蹈呢。
  及至这棵荔枝每到盛夏时节,树影摇摇之中,田野、村庄墙面七色纷呈。周围无规整呆板之弊,有参差错落之美。这时,田野涣涣绿水,映照榕树之秀姿,塘堤岸边,斜卧潋滟波影。横的、斜的树根暴露,洁净无尘;可坐可卧,清爽怡人。更为可喜的是,受邻村早年组建的“长山粤剧团”的影响,有村民还会拿出秦琴来,弹上一曲“雨打芭蕉”,有人则放声歌唱《荔枝颂》“卖荔枝,身外是张花红被,轻纱薄锦玉团儿……”此时,真的有一种集美景、琴音、歌声、笑语为一体,融人文景观、荔枝文化为一炉的妙不可言的韵味。
  然而,可惜的是,由于舅父缺乏适当的保护措施,荔枝树的枝叶逐渐出现枯萎的现象。有一年,这里刮了一场罕见的强台风,荔枝树终于被吹断,干枯死去。
  随后一段时间,虽然再也没有吃到舅父的荔枝,但我到过当地一些荔枝果场,吃过最为早熟的“三月红”,品尝过有桂花味、肉爽而清甜的“桂味”,吃过特点是肉厚、多汁、浓甜如蜜的“糯米糍”,品尝过传说当年唐明皇为搏杨贵妃一笑,千里送去的荔枝“妃子笑”,还写过赞美荔枝的文章。尽管这样,我心中似乎仍缺少一样东西,有一种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