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要闻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0-03-07期 第A4版:要闻

新冠肺炎患者在院病例数“清零”之外,茂名还实现了两个“零”!

特殊场所人员零感染,社区零传播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锋兰

  3月4日下午,电白区集中医学观察点最后1名隔离人员被正式解除隔离措施,茂名市所有集中医学观察隔离对象“清零”。前日,最后3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茂名在院病例数也“清零”了。这两个令人振奋的“零”,让茂名人民欢呼雀跃,这也标志着我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其实,还有两个“零”,是来之不易难能可贵的,那就是在这一个多月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我市实现了社区零传播,特殊场所人员零感染,无论是医院、集中医学观察点还是健康监测场所、防疫联合检查检疫点等,均无一人被感染。
  工作苦累风险大,但做到了——
  无医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感染
  前日,我市宣布在院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清零”。市民读者在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的同时,也许会问:有没有医务人员在接触和救治病人过程中被感染了呢?毕竟,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截至2月24日全国就有3387例医务人员不幸被感染,可见,医务人员被感染的风险非常大。
  幸运的是,截至目前,茂名尚未发现有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
  作为茂名地区唯一的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茂名市人民医院从一开始就根据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的要求做好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在全力收治病人的同时,也确保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在抗疫防控工作的最早期,医院加急连夜制作发热病人的就诊路线指引标识、告示、温馨提示牌等,规范了标识路径指引,让发热病人能够迅速规范就诊,有效地减少污染,避免疫情扩散。在人力调配方面,该院组建了三组医护梯队,绝对不让一线医务人员疲劳作战。在物质保障方面,确保关键物资用于关键处、关键人,确保医务人员做好防护工作。密切接触确诊病例的医务人员,每天都严格按照防护要求,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好护目镜和口罩等,再苦再累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并且,他们还实行集中居住。这些措施有效防止了新冠肺炎在医院内传播,实现了“零感染”。
  除了定点医院的医务人员外,市疾控中心与医学观察点、集中健康监测点等特殊单位、场所的工作人员,也是疫情中的高危人群。
  我们都知道,对新冠肺炎病例的确认,最关键的依据就是标本核酸检测。对疑似病人进行咽拭子核酸检测,则是所有核酸检测中最先开始进行的。自今年1月20日始,茂名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防控科、微生物检验科以及省级卫生应急队等业务骨干,就开始连续奋战在防控一线。
  他们需要在医学隔离区域,对疑似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咽拭子标本,与疑似病例面对面近距离接触。特别是自1月31日起,我市开始对重点人群“一个不漏”进行筛查。所有与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均要采集咽拭子样本,进行核酸检测。截至前日,全市累计收集到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标本共5万余份。
  5万余份检测,可想而知这工作量有多大!但欣慰的是,无论是采样人员还是检测人员,均无一人感染新冠病毒。他们直接接触病人和样本,感染风险极大,心理压力极大,但他们不敢有一丝疏忽,用严谨和专业应对每一次的工作。
  此外,我市设置的4个集中医学观察点、10个集中健康监测点、136个联合检疫检查站和体温检测服务点,承担着接收疫情发生地及防控重点地区来茂人员、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严防疫情输入的重要任务。这些场所的工作人员,以及目前仍在全市范围推行的以村委(社区)干部、医护人员、民警为力量的社区防疫三人小组,同样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但在我市的统一部署和强有力的物资保障以及卫健部门的科学指导下,他们凭着为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不仅做好做实了疫情防控工作,也做足防护措施保证了自身安全,到目前为止均没有出现感染现象。
  800万人口,春节返乡人员全国第四
  目前社区零传播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市一共出现了14个确诊病例。据市卫健局有关人员介绍,在这14个确诊病例中,其中12个病例均为输入病例,也即他们均是从湖北疫情发生地回茂人员,另外2例则是家庭成员间感染病例。也即茂名迄今为止未出现一例社区传播确诊病例。
  茂名户籍人口超过800万,外出务工人员近200万,春节返乡人口数量在全国城市中排第4,但却实现了社区零传播,实属不易之事。
  市委、市政府以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人民群众安危摆在最重要位置,做到“外防输入”严把关、“内防扩散”无盲区,通过既严格又充满人性化的管护机制,织密织牢基层防护网,合力切断疫情传播链条,确保了疫情没有在社区流行。
  “外防”上,从疫情发生之日起,我市就在各高速公路出入口、火车站、国省道等重点部位,对来往所有车辆司乘人员进行排查管控,坚决阻断输入性疫情。“内防”上,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督查督办,层层抓防控,做到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立足一个“早”字,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严防疫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