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0-01-03期 第A3版:经济

党建引领 科技兴农

塘吉村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命力

  

■记者张伍通讯员何玉锋
  本报讯化州市同庆镇塘吉村是省定扶贫村,帮扶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2018年,在时任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精准扶贫蔬菜基地83亩,从农户手中租来丢荒多年的土地并进行复耕,种植辣椒、茄子、红薯、四季豆等作物。一方面让闲置的土地活起来了,农户有了租金收入,另一方面还给贫困户和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据统计,仅2018年蔬菜基地就雇工1000多人次,总计给农户发放务工工资8万余元。最重要的是,承包方按照投资额固定比例分红给贫困户,每年给本村13户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发放收益36000元。
  2019年5月,驻村干部完成轮换,新来的第一书记邹碧是一名高学历、懂农业的年轻干部,他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一双水鞋,他亲自到田间地头,指导村民进行农业生产,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带给农民。对于塘吉村的蔬菜产业基地,他不但自己为基地出谋划策,还积极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的农业专家联系,及时解决技术问题。得知去年种植的10亩红薯由于受蚁害而无法出售的消息,他非常痛心,立刻联系省农科院植保所的专家,把脉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确保下一年度不会发生此类问题。仅去年下半年,在第一书记邹碧同志的推动下,先后10人次来自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和省农科院的专家来到蔬菜基地,现场指导蔬菜种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果蔬保鲜等,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2019年,蔬菜基地已经扩建到120亩。当前,虽然已值深冬,蔬菜基地依然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60亩青辣和茄子整整齐齐,长势良好。在科研院所的帮助下,蔬菜基地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全部作物都安装了滴灌设施,由电脑控制、自动灌溉,液体肥料通过灌溉水直接滴入土壤,相比传统的大水漫灌和地面撒肥的方式,既节省了水、肥料和人工,又保护了环境。利用地膜覆盖技术,良好地控制了杂草并有助于土壤保温保湿,使基地可以做到露天种植顺利过冬。据估算,去年的辣椒可以持续采摘到今年5月份,产量可以达到亩产7000斤,40亩辣椒的产值可以达到28万元左右。茄子也可以持续采摘到今年4月,亩产可以达到13000斤,20亩茄子的产值可以达到35万元左右,目前种植的60亩蔬菜总产值预计达到63万元左右,收益将达到30万元,每亩的收益为5000元左右。比农户分散种植的产量和收益均提高了一倍以上。
  精准扶贫,脱贫致富,重点在产业,难点也在产业,如何将传统的产业升级,是扶贫产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是农村工作面临的难题。在塘吉村,党员带头做扶贫产业,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下乡指导农业生产,贫困户和群众齐参与,集中规模化种植,现代化管理,盘活了闲置土地,既解决有劳动力贫困人口的就业,又给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分红,塘吉村成功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科技兴农的扶贫产业发展新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