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08-09期 第B3版:荔风

一首深情的家乡恋歌

——品读许冠华散文集《昨夜的星辰》

  

秦川
  许冠华的散文集《昨夜的星辰》,今年六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全国新华书店经销,并于近日与我市读者见面了。
  许冠华先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作家。他怀着对家乡的一往情深,饱含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在书中写下了自己无法淡去的乡愁。就如书的名字《昨夜的星辰》一样,表达了作者像星空那样深邃无垠的乡土情怀。它是一首对家乡土地深情的恋歌,字里行间溢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一、《昨夜的星辰》是乡情的歌,唱出了作者永远记住的旧事与乡愁
  本书集结了作者46篇散文,在这些散文中始终贯穿着一条清晰而悠长的乡情脉络。一脉相承,串起无数引人闭目沉思的曾在乡间存在而今又日渐远去的民俗故事。如《鉴江的早晨》,让人们听到了高州师范学校清晨的钟声,让人窥见了江面的薄雾,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书声迎来高州古城的黎明,把一个文化古城的风貌展示无遗。
  文中用淋漓洒脱的笔调写道:“无论历史如何沿革,鉴江两岸总是书声琅琅,高州满城翰墨飘香。‘君不见高州全城皆是读书人。’……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成就了莘莘学子的自强和自信,也成就了高州人的远大抱负、美好愿望和坚定的向往。”
  还有《牵挂的老屋》写出了一代离乡进城的人们心中难言的酸楚与牵挂。让人从真情言辞中读出同感与共鸣。“老屋是我的牵挂。老屋在,故乡就在,那里有我全部的记忆,无论何时何地,心里想起老屋,全身总是暖暖的。”读起来让人留恋,让人心暖。
  作者朴实的语言,总敲打着读者最敏感的思乡的神经,激发出内心的共鸣和绵延的乡愁。
  二、《昨夜的星辰》是亲情的歌,唱出了长辈们的辛酸与欢乐
  作者在散文中,不止一次地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觉展现长辈的亲情和生活场景,处处把一个农耕大户艰难的创业史娓娓道来,亲切得就像祖母口述的故事。有血有肉,有情感洋溢的人物形神兼备地跃然纸上。其间,有慈母为“我”戴上的《玉佩》,为儿子入学《启蒙》的《砚台》,纪述了一个并不识字的童养媳母亲对儿子倾尽心机的疼爱与厚望。在《砚台》中有一段淡淡的文字,写出一位母亲对儿子进步的欣慰。听到老师家访时表扬“我”写字是全班第一名后,“母亲总爱看我写字,那欣慰的神情表明她全然陶醉在满足之中。有时高兴起来,她就着意地拿起‘金不换’墨条,蘸点清水,慢慢地在我的砚台研磨几圈。我心里明白,母亲已把为儿子磨墨看作是一种幸福的享受了”。
  作者手中的巧笔,全神地刻画了一位关爱子女无所不至的慈母形象。
  在《多情的年俗》中,作者展现给读者的全是一户心地善良、德业兼修的大户耕作人家的信仰与平和。有祖父对从耕图腾的崇拜,有祖母乐善好施的虔诚,有兄弟妯娌的辛勤与亲和。作者把一个大家庭的生活,通过简炼的年俗铺陈出来,顺理成章地表现了农耕传统的淳朴与自然。
  爷爷是辛苦的,也是乐观的。他不但事农,还撑渡。《芦笛》文中,“在月夜的白沙河的渡船上,爷爷飘渺悠长的芦笛声,散发在清江的水面上,随水流向远方,剩下的全是渡船上风雨灯下的爷孙乐。”文中还把爷爷为戏班配乐吹笛的自豪展现出来,声情并茂,甚是出众。就连平时吹笛,也是全家人的享受。“听爷爷吹笛也是全家人的享受。夜静时,河渡头的渡船上,爷爷吹起他最得意的《饿马摇铃》或《彩云追月》等乐曲,渡船上,笛声四溢,满江尽是音乐,那悠扬的笛声,远听,更具磁性,如同天籁。连祖母都常常嗔怪地说:听这个‘冇米乐′ 吹笛,什么烦心事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昨夜的星辰》是师情的歌,唱出了对昔日师长的依恋与怀念
  师恩难忘。在文集中,作者选取了多篇师生情谊与执教经历的篇目,共同表达了师生在特殊时期的教学生活,充满了校园时代感和特定的乡土气息。其中有《启蒙》中的《恩师》程妙罗老师,一个带着4个儿女生活而又勤奋教学的单身女教师,尽职尽责地担负起分教处的全部教学任务,后因运动清理被下放农村插队当农民,经历曲折最后落实政策恢复工作。作者在文章中,细致地描述了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深情表达。
  在《凤凰情思》中,作者记述了曾启发自己文学爱好的卢灼华老师的往事回忆,特别在与恩师惜别的场景让人动容。在那样的年代,由于说不清的原因,让一对师生告别了,在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几十年无法抹去的思念,作者只能用这篇文章告慰恩师在天之灵,情真意切,让人动容。
  在文中,作者有两段简短的文字,表现了深沉的师生之情。
  “卢老师轻轻地摸着我的头,就像他平时喜欢摸着他窗前的凤凰树一样,他没有说话,只轻轻地摆了摆手,示意我回去。
  他转过身,悄然走了,我透过泪眼,目送着卢老师微驼的背影远去,泪水汨汨地流了出来。"
  读到这些文字,总让人为这位十岁的小学生对恩师的依恋和热爱涌起一掬同情的热泪。
  后来,作者也做了教师。从《山路弯弯》中的山区教师,到《师恋》中的城市省重点中学教师,再到《啊!母校》中的教师,处处作品都着力地表现了为人师表的执着与热情,讴歌了自己喜爱的教育事业,并以此为毕生的追求。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也处处留下了恩师们的影子。
  四、《昨夜的星辰》是家乡永恒的歌,唱不尽对它的眷恋与渴望
  文集中,每写家乡便妙笔生花,意境频现。在读者面前展现一幅幅活脱脱的生活场景,让读者的思绪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形象思维之中,产生由衷的共鸣,感受到时代的喜乐和历史的脚步声。
  这种炽热的乡土情怀,是作者丰厚的情感积淀。他与家乡的山水、田园、村舍、人物、亲情融为一体,就像一部绵绵不绝的乡村古朴的故事,让人沉思,耐人回味。虽然没有风云涌动,却似清溪长流,还淙淙作响,读起来是一种赏心的享受。不仅是感悟,也是品味人生。
  作者对家乡的深情记述和如同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家乡无限的想象空间。其中“爷爷用船篙固定在埠头的渡船”;“转动的苍老的水车和车田花生地上摇摆的狗尾粟”;“矿湖那抹迷人的晚霞”和在古老墟镇的砖铺街巷寂夜中“嘀嘀拓拓”的木屐声,无不透出浓浓的乡土气息。让人闻声忆旧,栩栩如今见。
  故乡的晨昏,最是诱人。《淡去的炊烟》中老屋厨房的烟囱冒出的炊烟,让人想象出母亲烧火作食的仪容。作者还用手中的彩笔,描摹了《矿湖那抹迷人的晚霞》。描绘了露天矿60年来发展变迁的记忆,让茂名建设者们缅怀、感念,让露天矿给人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关注家乡“三农”发展也是作者家乡情怀特点之一。在文集中,作者在《布谷声声》《田园变奏曲》《身边的那片田野》《最让情牵是故园》《醉了,沉山河》和《家乡的狗尾粟》等篇目,握笔驰骋,对熟悉并热爱的农业、农村、农民的过去,现状与将来作了描写与探索,对分田到户40年的变迁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表现了对农业发展的关切和热望。
  五、《昨夜的星辰》是睿智的散文集锦,在论述抒情中道出深刻的社会题意
  文章中,作者充分调动了散文的手法,提炼出文章的立意和主题,让文章真实地反映生活,也带领读者亲临其境地从文章中感受本土人文历史,使之成为了学习本土民俗,了解本土文化、文明的乡土教材。几乎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在文集中留下了浓淡相宜的墨迹。如《昨夜的星辰》一篇就记述了58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故事,作者详尽地描绘了知识青年在农村中磨炼的心路历程,给人一种怀旧中悟出真谛的体验。
  在这篇文章的结尾中写道:“往事就像昨夜的星辰那样过去了。我们常常回头看看所走过的路,虽然曲折,却越走越宽。我们能欣然面对后来命运的安排,全得益于牛轭岭度过的那段苦日子。它已成了我们人生中的一笔财富。回首那些往事的时候,我们没有愧疚,没有迷茫,没有彷徨,反而还为我们能成为末代知青而深感幸运和自豪。”
  这是该篇散文的题记,也是本册散文的题旨。我们都相信明天会更好,作者与同代人一样,怀里揣着的全是喝家乡水长大的赤子情怀。
  掩卷亦闻书中语,浅唱低吟尽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