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04-22期 第B3版:往事

春风轻拂水东湾

——亲历电白改革开放二三事

  

陈毅艺
  茂名因油而生、向海而兴。改革开放40年来,电白乘势而为,各行各业百舸争流,城乡建设面貌一新。现将亲历见证改革开放初期的几个片断与人物故事在此还原,以追寻改革开放大潮中,电白人秉持梦想砥砺奋进、小人物与大时代并肩前行的足迹。
  刘东波“再创业”
  当电影市场彻底放开之际,“影联购(广州)商贸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影联购”的负责人就是电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刘东波。
  刘东波自小天资聪颖,小学三年级时拍摄的一幅黑白照片《姐妹俩》,在当年湛江地区摄影评比中获一等奖,奖品是一本红宝书、一本笔记本、奖金2元。上初二时,他写的相声作品《你也当个好样的》发表在《电白文艺》杂志上,在当年湛江地区文艺评比中获计划生育专题优秀奖。刘东波的父亲早年参加革命,上世纪五十年代是电白县委常委,当时刘东波也算是“高干”子弟了。“文革”中,父亲“靠边站”,16岁的刘东波被迫辍学,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长年在基层奔波放电影。
  改革开放后,流行轻音乐在广东兴起,凭借在基层打拚多年的经验,刘东波毅然停薪留职,先是在博贺开音乐茶座酒吧,后来自己组织起当时粤西最大的轻音乐团。二十年里不仅足迹遍两广,还远至湘、皖、浙、黔、滇等地,当年加盟他“大篷车”演出的明星有潘长江、张咪、林依轮等。
  后来,刘东波所在单位要改制,有人动员他回电影公司竞争上岗,主管部门也希望他能够回来,重振电影公司的辉煌。正带队在外省巡回演出的刘东波,最终咬咬牙,把轻音乐团转卖后回公司上班。任公司副经理的他,与改制领导小组的成员群策群力,将员工每月250元的工资,提高到每月平均2500元。
  刘东波不甘心就此默默蛰伏,他深谙日渐被边沿化的现状,于是他再度出山,与广州的同行联手打造影联购(广州)商贸有限公司这一新项目。凭借他当年走南闯北的领导能力以及对市场营销的丰富经验、对未来拓展的眼光与勇气,他的公司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以及加盟者的信赖与好评。
  水东的“高第街”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电白又一次成为商贸物流“桥头堡”。最早形成繁华自贸商业街的是人民电影院后面的忠良西街,以各种成衣、鞋、台球及台球桌为主,被人称为水东的“高第街”。当时,水东仿制的台球及台球桌畅销全国,客户从西南至东北纷至沓来。我亦以此为新闻题材,写了一篇《水东有条“高第街”》发表在当年的《茂名日报》上。
  我的父亲陈汉昇是当年第一代“下海”从事商贩者之一,他与人合伙做塑胶凉鞋、拖鞋批发生意。这类鞋价廉物美,用途广、市场大,远销至越南、广西、海南岛,近则销往雷州半岛、湛江、吴川、茂名、化州、高州、信宜及阳江、阳春。当年我父亲坐镇广州,长驻沙面江南酒店,负责从厂家进货及发货运回电白。合伙人再从电白批发,将鞋发往各地,同时将一小部分拿到“高大街”去摆档零售,作为招徕洽谈“批发”样品。父亲也成为“最先富起来”的那一拨人。1981年我从广西边防前线退伍回来时,父亲已为我三兄妹各买了一只日产“西铁城”手表、金戒指。我是家中老大,还高配了一辆“红棉”牌单车。次年,小妹夫从深圳购回一台新款“日立牌”电视机作为定婚彩礼送到我家。当年电白县城也没几台黑白电视,而我家的还是彩色电视机,可谓“轰动”一时,每天晚饭还没吃完,宿舍区及四邻八方的男女老少早早就挤到我家,“担定凳仔霸头位”!
  后来,父亲的那位如手足兄弟般的合伙人猝死家中,加之资金流向不明,父亲对鞋业意兴阑珊。后父亲另觅商机,在“高第街”西街尾与人合伙开饭店,三年后饭店关门大吉。这条曾经轰轰烈烈露天经营的步行商业街,如今全部入室经营,已不复当年的繁华风光。
  邓丽君“海上来”
  于大陆人而言,当年电白博贺人是最早接触港台文化的,如金庸的武侠小说、喇叭裤、牛仔服、邓丽君盒式磁带等等。因改革开放之初,汕尾、深圳(宝安)、珠海一带靠近港澳的海面仍属军事与政治禁区,当地渔船渔民彼此极少接触,亦鲜有交流。而博贺渔民则较早、较多在公海上与港澳台渔船接触,并在海上进行渔获及杂货(主要是生活用品,大到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小到衣服、收录机、音像带、武侠小说)交易。
  当年博贺港就业单一,向海致富是年轻人的唯一出路,所以投身大海的青壮年渔民最多。问题来了,终日昼夜海上漂,捕鱼满舱后脑袋与精神却是“空空”的,漫长而枯燥寂寞的海上作业,令年轻的渔民小伙子们,在与港澳台作业渔船接触与交易时,也兼顾以物易物,对方会把用过的旧生活用品及穿过的旧牛仔裤,以及金庸、梁羽生、古龙的武侠小说,港台画报杂志,磁带及录像带等慷慨送赠。尤其是邓丽君的录音带,她那独特而带磁性的嗓音、那甜蜜醉人的歌声,伴随年轻的打鱼人度过一个又一个海上之夜……
  当年,我能够从博贺渔民朋友那里弄到一些港台娱乐刊物,这些有关港台的影视人物新闻、娱乐活动报道等,对内地人而言就是“石破天惊”的第一手资讯。我还据此创办了一家私人影视娱乐类报纸《中国影视报》,并在其中一期写了篇评论《应正确评价邓丽君》。
  感谢博贺的渔民朋友,是他们让我最早接触看到香港《文汇报》《东方日报》《澳门日报》等报刊及影视娱乐杂志。为了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1986年秋,我投奔珠海经济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