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03-22期 第B16版:砥砺十六载 茂名再出发

因油而生 向海而兴

茂名气象倾力服务茂名社会经济发展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谭伟凤通讯员齐向阳
  气象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茂名气象工作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原则,在市委、市政府和广东省气象局的正确领导下,秉承“你的冷暖在我心中,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服务理念,全力服务茂名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油而生筚路蓝缕六十载
  1953年,茂名地区第一个气象站在信宜成立。1959年,茂名石油公司在茂名露天矿建立气象站,主要为自身企业生产服务。1971年,茂名市筹建茂名气象站。1980年,茂名气象站实行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至今。1984年,改为茂名市气象台。1989年,成立茂名市气象局(台),实行局台合一,为正处级单位,信宜、高州、化州、电白4个县级气象局从湛江市气象局移交茂名市气象局管理。

气象监测攀山涉海织就“天网”
  建站伊始,5个人、一排平房、一个观测场就是茂名气象站的全部。改革开放以来,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茂名气象监测网络蓬勃发展,5个国家级观测站、172个自动气象站、4部气象雷达、全国唯一的海洋气象观测平台、南海首个远海大型气象浮标、1个国内领先的博贺海洋气象观测试验基地、全国24个国家气候观象台之一的电白观象台……从粤西第一高峰大田顶到离岸100公里的南海海面,卫星、光纤、移动网络通信相结合,观测频次5分钟一次,为气象灾害监测提供了及时全面准确的资料。

预报预警越趋精准精细
  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作为防灾减灾的“发令枪”,必须打响在灾害来临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预报员靠手工绘制天气图、凭经验分析预报未来24小时天气。目前使用精细化网格预报技术,动态发布未来十天精确到镇的分钟级预报,提前30分钟至6小时发布雷雨大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预警。市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手机、微博微信十多种手段获取最新气象信息。2018年,台风“山竹”影响前夕,气象部门精准预报,市委市政府提前预置七支队伍到重点防御地区并及时转移近10万群众,成功实现零伤亡。

为农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我市是农业大市,为农服务是气象工作的重点。上世纪九十年代,市气象局就通过甚高频电台为农户提供气象信息。本世纪以来,“12121”应急气象电话、手机短信、农业气象观测站等服务手段不断完善,为1000多户农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了“直通式”气象服务。为缓解春耕旱情,增加水库库容量,近五年来,气象部门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17次,增雨量3451万吨,助力农业生产。2012年,我市建成广东首个农村气象大喇叭,2014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乡镇气象服务站。截至2018年,全市建成110个乡镇气象服务站,132块气象电子显示屏、1121个气象大喇叭,基层气象信息员过万人,预警信息发布覆盖率达到90%,进一步增强了农村防灾减灾能力。
服务社会强化气象公共安全管理
  我市属热带与亚热带之间的湿润季风气候区,气象灾害多发,台风、暴雨、雷电等易造成严重影响。我市气象部门全面贯彻落实《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管理办法》等赋予的管理职能,加强社会管理。落实市人大议案,推动全市2014所中小学校完善防雷设施,有效消除校园雷灾隐患。以强化茂名石化等大型企业监管为抓手,切实加强全市重点单位气象安全管理。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部署,缩减两项行政审批事项,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办结时限由法定20天压缩至5天,审批项目实现网上查询办结情况、受理办结,做到了“最多跑一次”。

向海而兴助力海洋经济
  我市正全力向广东省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奋力前行,提升海洋气象服务能力是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2006年,为服务茂名博贺新港区建设论证,博贺海洋气象观测站建立。目前,该站已发展成为我国首个海洋气象科学试验基地,共承担实施了3项国家973计划项目、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20多项省部级项目的外场科学试验,成为我国南海海洋气象、水文、光学、电子传播等多个学科最重要的科学试验基地和窗口。2010年,全国三个海洋气象广播电台之一、茂名市海洋气象广播电台建成,有效传播半径达到1500公里以上,年均播发海洋、海区天气预报和广东省沿海强对流预警信息2200多份,为南海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海上防灾减灾等提供气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