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03-06期 第B4版:文化

在拼搏中走向美好的未来

——《给梦想一点时间》序

  何火权
  有志者,事竟成!
  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特别是意气风发,正在不懈奋斗、勇于拼搏进取的人。
  多年前,我就从本地的报纸“热评”栏中常常读到玉明写的时评文章,他的名字反复在报纸中出现,渐渐引起了我的关注。三年前,市里举办“廉洁读书月”征文活动,玉明的获奖作品《清以润心廉以笃行》引起我的浓厚兴致,由此而开始了我们的交往。后来了解到他于2013年考上化北一个乡镇公务员,几年来,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笔耕不辍,凭自己的才华和实力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先后被当地人社部门、市委办公室选中跟班学习,就是茂名市直一些机关单位也想抽调他过来。一次某区领导让我推荐一些写材料的“秀才”,我推荐玉明时,没想到对方即说,“我也一直关注他,也想尽早把他调过来。”
  何以机关单位都在抢“秀才”?何以“玉明”这位“秀才”各地各单位都在争着要呢?
  当我又一次读完这本《给梦想一点时间》的书稿时,心中的答案更加明了。玉明不仅仅是一位写作的多面手,机关难得的“秀才”,更重要的是,这么年轻就有如此娴熟的写作技巧,有这样的思想高度,更兼有勇于拼搏的精神,这在当下年轻公务员中,真是难能可贵啊!真为玉明这位好朋友能始终保持进取之心,经过不懈努力而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而倍感高兴!同时我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玉明一定会在今后的岁月里不改初心,努力拼搏,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本书的文章,都以时评为主。无论是写凡人小事,还是家国情怀,看似信手拈来,细琢原是匠心独运。时评文章也称新闻小言论,虽貌似人人会写,但以我多年来写这类文章的经验来说,确实易学难精,能写出有分量且能在《人民日报》这样高级别的报刊发表,当真不容易。
  细细品味着这本时评集,大致有这么几个特点。
  选准切入的角度。“大中取小,小中见大”是时评写作的基本要求,玉明深得其中三味。选择的切入口小,由一些平凡小事或新闻由头来引起议论的话题。选准切入的角度,最考作者的写作功力和对问题的看法。如在《人民日报》刊发的3篇小言论,抓住的是乡镇干部的走读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多些“夜访”,少些“走读”》就从干部的“夜访”切入,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展开,既接地气,又很有现实针对性,提出了干部转变作风的方法。茂名在竞选“魅力中国城”时,玉明一连写了多篇评论文章,为茂名鼓与呼。每篇的由头都从小事引入,如《爱茂情怀成就“茂名魅力”》,就从一位网友为茂名竞演“魅力中国城”加油鼓劲说的一句话谈起,亲切自然。《用“好心”凝聚发展的磅礴力量》一文,则是用碧桂园在茂名精准扶贫启动仪式当场捐款1000万元作为话题展开,给后面的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
  拓展议论的广度。写新闻时评,选准切入的角度是基础,但关键是能否就议论的话题展开议论,既不能离开论题天马行空、乱说一通,也不可以就事论事、言之无物。既要让读者读到新闻由头引发的评论,又对该事件有进一步的认识,达到触类旁通。概括地说,就是言读者所想言,言读者所未言。《办好文化节,擦亮化橘红品牌》这篇小言论,对如何擦亮化橘红品牌,连用了多个排比,把化橘红与“互联网”“旅游”“文化”“投资”等联系起来,分析中肯,又有很强的操作性。又如刊载在《南方》杂志的小言论《爱“廉”说》,从周敦儒的《爱莲说》谈起,说到了被“围猎”而倒下的贪官,谈到做官境界之重要;引述清官张伯行“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的名言,还列举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谷文昌等例子。既拓展得开,又收拢自如。
  挖掘思考的深度。从广大读者都读到的新闻事件,或者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入手,去展开评论,如果浅尝辄止或人云亦云,这样写出来的小言论既无特色,也难引起读者的共鸣。玉明写的这类评论文章,比较注重挖掘深一些,思考更深一层。这方面体现在非常关注现实、贴近现实,有一种炽热的为民情怀。做读者的代言人、做群众的代言人。如《解决民困,方得民心》认为要以干部的“贴心”换取群众的“信心”;《让好心精神充盈滨海茂名》由从列举的义务温暖孤儿的心的冯东成等好心家庭引申开来,提出“一座城市的好心可以做乘法”,从评选好心家庭联想到打造“好心茂名”城市品牌,这样挖掘就深了一层,就有了思想的高度。这类文章还很多,如《从参加医保看惠民之实》《农村垃圾池建好后更要管理》《用创业担保贷款撬动大众创业》《扶贫资金岂能是干部的“唐僧肉”?》等小评论,对农村医保、大学生就业、城乡清洁工程、村级换届、农村电商,以至反腐败斗争中的“打虎”“拍蝇”都有恰到好处的议论。这既是对当前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和回应,也体现出了作家的责任、良知和义务。
  在这么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玉明就用自己的写作实绩证明了自己,让自己的才华得以很好地展现。从他的文章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位青年作家的成长。他的成长之路,体现在他的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和敢于尝试。多读书看报,多用心思考,而且多读《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报刊,从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取法其上,仅得其中”,玉明的读书看报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最重要的还是坚持笔耕不辍,“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虽说是老生常谈,但却是至理名言。不断的努力和尝试,终会取得喜人的成绩。如《人民日报》《南方》杂志等报刊,因其高端,有些写作者会望而却步,但玉明经过尝试,凭自己的实力取得了成功。这里还要多说一句,他写的《多些“夜访”,少些“走读”》一文,引起茂名市领导的重视,在《茂名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工作纪实》这篇汇报材料中,在谈到全面推进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这项工作时,汇报稿中有这样一句“《人民日报》曾对此发表了专题评论《多些”夜访“,少些”走读“》,给予了高度肯定。”这对于一位时评作者来说,是非常值得引以为豪的事,同时也说明,努力总会得到回报。
  我曾在一本书的后记上说过,“如果有抱负、有理想,那么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写文章就不仅仅是点缀生活,有时还可以改变人生的轨迹。”我相信,在现实中像玉明一样正在不断拼搏和奋进中的文学朋友,或者都会认同这个观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发挥写作方面的特长,经过不断磨砺,就可以走出一条新路。把中国梦和个人的梦结合起来,从此“人生与众不同”,人生就有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我对好朋友玉明充满着这样的期待,也有这样的信心,相信他一定可以在拼搏中走向美好的未来。
  是为序并与玉明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