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01-01期 第B3版:守正创新 担当有为 茂名日报创刊35周年

沐春风而来 浴阳光前行

  ■陈丹丹
  2019年第一记钟声的敲响,对《茂名日报》别具意义——迎来创刊35周年。35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和煦春风沐浴下,《茂名日报》像一株幼嫩的春苗破土而出。如今,她已成长为报刊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回想自己做编辑记者的24年历程,一路走来,收获了成长、收获了感动、收获了友谊。
  2012年,茂名日报进行改版,旗帜鲜明提出“担当源自责任,关注产生力量”的全新办报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我对《往事》版作了重新定位:用策划意识、用新闻眼光来办《往事》。为了使版面办得深入人心,为读者喜闻乐见,我着重抓重大题材的策划,使版面紧跟时代脉搏的跳动而跳动。在编《往事》版过程中,我用心去留意国家和本市在近期有些什么重大活动或庆典,提前策划,做到心中有数,甚至胸有成竹。几年来,《往事》版组织了“首个烈士纪念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建军90周年”“茂名革命斗争史话”“不忘初心,振兴老区”“改革开放40年”以及春节、“三八”节、教师节等重大题材的策划,使版面常常高潮迭起,像乐章中的重音符一样,波澜起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版面要办得出彩,离不开编辑的辛勤耕耘,也离不开通讯员的支持与协作。1994年,我成为报社一名副刊编辑,负责编《家庭》版,从此,我有缘结识了一大批通讯员。2012年,茂名日报改版,我负责编辑《往事》栏目,这让当了多年副刊编辑的我兴奋不已。而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当年那些积极投稿的通讯员,在报上得知我编《往事》栏目后,纷纷执笔写往事,为我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稿件,许多通讯员因此成为我的“老朋友”。我们经常通过电话、短信、微信,探讨如何办好栏目,如何修改稿件;通讯员的稿件见报后,我会第一时间告知他们;逢年过节,我们互相送上节日的问候……带着感情去办报,带着温度去交心,使《往事》栏目得到了通讯员的支持,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最让我为之感动的是,这些通讯员中,大多已年过花甲,邓刚、梁基毅、何廷慈、徐永锐、冼昌、车树才等同志,已是八九十岁高龄的人,但他们怀着满腔热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记录我市一些重大事件的历史瞬间,记录那令人难忘的如歌岁月。从《扁担上的油城》到《小东江见证茂名的成长与蜕变》,从《南海油气勘探源于茂名》到《露天矿承载那一代人的青春与梦想》……脍炙人口的文章,给读者留下了不少或深刻、或感动、或温馨的记忆和故事。
  蔡湛,一位“老报人”,几年来,他为《往事》版提供了二百多篇(幅)稿件以及照片,以详尽的史实以及珍贵的历史照片,再现了茂名因油而生、因油而旺、因油而盛的历史。生动感人的故事,让老年人唤起了逝去的记忆,让中年人重温曾经的感动,同时也能够满足青少年了解他们父辈当年生活的历程。一位茂名的老领导这样评价:“如果将这些文章串起来,就是茂名石化以及茂名城市发展的历史,读来让人倍感亲切。”
  何廷慈,可以称得上是茂名日报最积极的通讯员之一。退休后的他延续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笔耕不辍,锲而不舍,年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他也是《往事》版最热心、最有心、最细心的读者。每一次策划,他都积极参与;每一次约稿,他都及时完成;《往事》版每一篇文章,他都细细品读。他还经常与我电话沟通,探讨如何办好版面。然而,去年春节刚过,83岁的他突发疾病不幸离世,令人扼腕叹息。他那一篇篇讲述茂名老区发展历程、讲述自己风雨人生的追忆往事的文章,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州师范老校长徐永锐已经80多岁,一直是《往事》版的忠实读者。他在给我的来信中写道:看报早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习惯,没有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我特别喜爱《往事》专栏,希望《往事》越办越好……
  在编辑《往事》的过程中,我总是被这些细节感动着,在这些细节里,照见的是广大通讯员与茂名日报的不解情缘;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
  “迎着风向前行,我们已经一起走到这里,偶尔想起过去,点点滴滴如春风化做雨……”每次听到《且行且珍惜》这首歌,我心中充满无限感慨,因为,它让我明白人生中的每一步都应该珍惜。和《往事》一起走过的日子,是我人生经历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会继续用心、用情、用功编好《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