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01-01期 第B3版:守正创新 担当有为 茂名日报创刊35周年

不只是新闻的搬运工

——略说总编办的前世今生

  ■许铭和
  先说一段本报内传甚广的往事。
  1992年的某天中午,编委办(总编办的前身)的一名小年青,用袋子装着翌日报纸预发的全部稿件,骑着自行车往印刷厂送。结果,稿子在路上丢失了,最后只好组织作者重写一遍。
  在当年,编委办的功能有三个:一是编发要闻版;二是为报纸所有版面画版,然后送厂打字排印;三是编发新华社电讯。从这个意义上说,编委办就是一个新闻的搬运工。
  这么多年过去,报社实现社址三迁,报纸由小变大,由薄变厚,办报条件也由纯手工张罗而至全电脑操作。而总编办的职能,也历经数次改革完善而演变成今天的样子。现在的总编办,除了承接协调各部门、梳理各版面、编校要闻版等任务外,还负责一些新闻及副刊版面的组版编辑。在此基础上,总编办兼有部分行政功能,是统筹全局、沟通内外、联接上下的枢纽部门。它是信息集散地,每天的采访信息从各个渠道汇集于此,又由此分派至各部门;它是新闻加工场,每篇新闻稿件均回笼到此,又从此分流到各版块;它是作战指挥部,每次大型策划、重点报道的指令,都从这里发出。
  总编办给外界最直观的印象:值夜班。采编流程的愈加细密,新闻精深的不懈追求,使得签印时间越来越晚。在这里,我们个个都是熬夜的能手,都习惯了迎着晨曦互道晚安。昼伏夜出的结果是,挚友屡招不至,良人久候不归,我们成了社会的另类、家庭的隐侠。观察所得,夜班上多了的人一般都有轻度的社交障碍、中度的夫妻疏离,以及极度的语言洁癖。你跟人微信聊天,如果此人措辞考究、语法规整、标点完备,那么恭喜你,你捕获了编辑一枚。长期刻意雕琢文辞的人,每每看到有字的东西,不管班马文章,还是广告弹幕,都会下意识地去捉错字、挑病句,然后忍不住下手帮你改。
  夜班另一个副产品:怕接电话。我们秉承NO news is good news,一是怕有扰清修,二是怕出现差错。我们会把电话分级,白天的是骚扰,上午的是惊吓,半夜的是午夜凶铃。新人入职第一天会被告知,非必要不要白天打电话。记得有一次,报纸发现重大差错(后来证实是讹传),电话传来时,当值女编辑一时间惊惶万状、泣不成声。
  要闻版最重要的工作,是执行新闻三审和把好稿件三关。这是党媒最核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苟且,因此,极端负责的态度、精微过硬的功底、及时良好的沟通,成了做好工作的必备前提。有时,为求证一个新闻事实、制作一个稿件标题、推敲一个规范提法,我们会多方商议,打很多电话,翻查比对很多资料。这些工夫,外人很难知悉,却是我们的工作常态。曾几何时,我们桌面都有一套字典、辞海、词典之类的工具书,每有疑难,就立刻翻查,所有人的书都被翻到没角没皮。自从有了电脑,尤其手机不断升级后,这些工具书就闲置一阁没人光顾了。
  在以前,业务探讨气氛很好,大家毋论年资、不分职级,沟通无障碍。记得有一次,大约是1999年,为了一个词的用法,两名编辑意见迥异,争持不下,战火燃至报社其他部门,几乎所有编辑记者都加入争论,赫然划分成两大阵营,彼此都不能说服对方,最后致信当时最权威的《咬文嚼字》,由此息纷止争。
  天下平媒一个样,编辑和记者都是一对“欢喜冤家”。职责所系或是绩效使然,他们既相互依存,又彼此怨怼。记者埋怨道,什么都不懂,只会催催催、砍砍砍,可怜我一番心血就被你一笔勾销。编辑心里说,写的了无新意,就会抄材料,偶然发挥还离题万丈,我不是新闻的搬运工。
  为了报社的发展,为了肩上的责任,我们互相提醒,互相理解,互相鼓劲,不忘初心,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