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11-28期 第B2版:社会/史鉴

“中国好人”冼龙超照顾病妻20余载——

相爱相守诠释患难真情

  冼龙超照顾病妻21载。
  通讯员冼祖家摄
  好心茂名
  本报记者陈牧云 通讯员高干 张建强
  “这辈子,我既然选择了她,就要与她共度一生一世,不离不弃!”这是信宜市洪冠镇锦衣村村民冼龙超发自内心的真情表白。21年前,他妻子余富莲因伤致残,生活不能自理。是他,用一个男人的担当,用一位丈夫的真爱,用一名亲人的亲情,对瘫痪妻子悉心呵护,无微不至照料,从仅40岁出头的壮年,到已60岁开外的老年,始终不渝,无怨无悔……
  2017年,冼龙超获评孝老爱亲类“广东好人”,他的家庭被授予“全国最美家庭”、广东十大“最美家庭”荣誉称号;今年8月,冼龙超荣获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荣誉称号。

  厄运降临,患难之中见真情
  上世纪70年代,经人介绍,冼龙超与余富莲相识并组建了家庭,生活虽不富裕,却也和和美美。后来,冼龙超借了一笔钱购买了一辆二手中巴搞农村客运,妻子则随车售票,日子本过得有滋有味。但天有不测之风云,1997年8月,妻子余富莲意外地碰伤了头部,经医院诊断为“脑干挫裂伤”,生命危在旦夕。冼龙超带着妻子辗转多家医院,拼尽全力为妻子寻求一线生机。住院3个多月,治疗花费了十几万元,对于本不富裕的冼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不但家中的积蓄用光了,还向亲朋戚友借了不少债。虽然余富莲的命保住了,但落下了终身残疾——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根据冼家的经济状况,医生建议冼龙超带妻子回家进行功能性调理。于是冼龙超就卖了车还债,不再搞客运,专职照顾妻子。

  相依相守,大爱撑起每一天
  冼龙超一家原居住在信宜市区。妻子出院后,先是在市区的家中调理,平日就由冼龙超搀扶着在附近的街巷步行、锻炼,以求恢复身体自由活动功能。但妻子对街巷嘈杂的环境、路人异样的目光有抵触,冼龙超便想到了远在洪冠山区的老家,那里环境幽静,空气清新,乡亲淳朴,不会受外人那么多异样的目光,而且有一些活动的地方,有利于妻子康复。于是,冼龙超带着妻子回到了洪冠镇锦衣村,一住就是21年。
  从城市回到乡村,生活会遇到诸多不便,况且又要照顾病残的妻子,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蔬菜要靠自己种;没有肉食,要步行或骑自行车下山到小圩场购买;没有经济来源,要靠自己种植三华李及喂养一些山地鸡增加收入……每天早上6点多钟,冼龙超便起床,服侍完妻子起居饮食诸般事务后,就是搀扶着妻子到外面步行、活动。妻子行动非常艰难,需要他贴身陪护,牵拉、搀扶、抱揽、背负,从半山腰处下到山脚不过100多米,上下一趟却要耗去3个多小时,他常常是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每天上午,冼龙超的事情不外乎是这样重复着:煮早餐,服侍妻子起床、穿衣、拉撒、洗漱、吃喝,到屋后喂鸡,搀扶妻子到屋前散步、锻炼,到山脚下的地里淋菜、摘菜,回到家中准备午饭……一切都忙而不乱地进行着。
  “这样的日子已经有21年了,虽然有些苦和累,但为了她,值得。”冼龙超望着妻子,两人深情相顾,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妻子因为久病的缘故,心情也变得难以捉摸,不时会对着他或别人发脾气。他理解妻子,也体谅妻子,待妻子发过脾气后,再轻言安慰她。久而久之,妻子也深受感动,再也不轻易对他发脾气了。这些情况,他们的儿女都看在眼里,平时也常抽时间回老家帮助父亲照顾母亲。他们的儿子也很争气,现在都业有所成。

  与子偕老,相濡以沫一辈子
  冼龙超悉心照料病残妻子无怨无悔不离不弃之举,在当地乡村早已传为佳话。乡亲们都赞誉称,洗龙超是难得的“好汉子”,如果没有冼龙超的悉心照料,病残的妻子恐怕也活不到今天。大家对冼龙超夫妻的情况都深表同情,对他俩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行为深表赞叹。因此,乡亲们平时也都会前来看望他们、关心他们、安慰他们,力所能及帮助他们一把。当地一位80岁的黎婆婆说:“他每天一早,都要扶着她出来活动,接近中午才回到家,下午他又会到山地上打理三华李树,晚上干家务,帮她洗澡、洗衣服,直到做完一天的活才坐下来看一会儿电视。”
  回忆起艰苦的漫长岁月,冼龙超感叹道:“20多年的坚持,好辛苦,有时真的好想放弃。”但他接着又坚定地说:“这辈子,我既然选择了她,就要与她共度一生一世,无论如何艰难,我都要信守诺言,与她不离不弃!”目前,冼龙超患上了痛风、肾结石、腰椎增生等疾病,照顾患病妻子显得更为艰难,但他对妻子的照顾却丝毫没有马虎,反而愈加细心。“没有他,我活不到今天。”尽管语言表达有些困难,但余富莲还是努力说出了几个清晰的字,这也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感激之情。
  冼龙超21载如一日照料病妻的故事令人感动、令人敬佩,左邻右舍、亲戚朋友无不叹服:做一天这样的事不难,难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二十余载。冼龙超以实际行动在平凡的生活中用执着的坚守,不离不弃的呵护演绎了一段“最美丈夫”与妻子在人生路上相濡以沫的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