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11-12期 第A1版:要闻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电白推行“党建+乡村振兴战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乡村振兴的“电白探路”

  电白以乡村五个振兴为抓手,积极探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乡村振兴开局良好,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图为沙琅镇新陂村美景。
  本报记者甘杨松摄
  集聚发展要素
  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赵艺
  近年来,电白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乡村五个振兴为抓手,积极探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如今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

  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推行“党建+乡村振兴战略”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以党建为抓手,推行“党建+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机统筹、深度融合、始终贯穿,党建工作对乡村振兴的主导引领地位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建设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实施“头雁”工程,建立挂职锻炼制度。实施“村官大学生”工程,累计有212名村干部完成了大专学历提升。强化第一书记选派和管理,选派122名优秀区直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推行“候任村(社区)干部”制度,共选拔配备了412名候任干部。落实“四个一”措施,全面完成22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工作。

  广泛宣传发动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强化村民主体地位作用,尊重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管理权,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如在乡村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尊重村民的意愿,让村民从一开始就参与到其中,全程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同时广泛宣传,树立典型榜样,激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通过电视台定期播放新农村建设宣传片、编发政策解读小本子和画册等形式,让群众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标准、方法、措施,引导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
  鼓励外出乡贤支持新农村建设,对热心新农村建设的乡贤代表大力宣传表彰。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区涌现了众多热心公益、反哺桑梓的典型榜样,如坡心镇李伟波乡贤投资1亿多元建设家乡山寮村新农村,林头镇蔡景辉乡贤捐资2000万助力家乡林头村新农村建设。此外,还有众多的老板、村民,或是捐款,或是无偿让出自己的宅基地,或是义务参与建设,他们都是爱家乡、回报家乡的模范典型。

  坚持规划先行
  强化制度保障
  先后出台了《电白区加快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行动计划(2016-2018)》《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指引。同时,该区投入8472万元对318条涉农村(居)进行规划设计,形成了《茂名市电白区打造全国美丽乡村示范区标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工作方案》,制定《电白区建设100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实施方案》。为了规范资金和项目管理,出台了《电白区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省级财政资金奖补和使用监管办法》、《电白区农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电白区省定贫困村示范村项目资金管理的通知》。
  据统计,该区整合资金24.3亿元(其中社会捐资5.8亿元),合力推进35个省定贫困村新农村示范村及283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注重工作实效
  稳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注重工作实效,把握重点,避免大拆大建,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将资金重点放在农村污水治理、垃圾清理、河道整治等公益公用工程上,以达到进一步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创造生态宜居环境的目的。重点清理在村内建设的露天厕所、猪栏、废旧危房,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乱搭乱建电线电缆等。
  讲究工作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做通群众工作,保障农民权益,取得村民的支持拥护。以提高村民素质为目的,教育群众自觉清理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提高素养,努力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惯,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育“素质型”农民。
  目前,全区35个省定贫困村已全部完成“三清三拆”等村容村貌整治工作,283个美丽宜居乡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已全面铺开。35个省定贫困村446条自然村中建有村庄标准垃圾屋(收集点)的自然村占总数77.8%;完成村内道路硬化的自然村占总数的32.3%;实现了雨污分流的自然村占总数15.9%;建有终端污水处理设施的自然村占总数11.0%;实现集中供水的自然村占总数的40.6%。

  建立长效机制
  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
  建立健全长效投入和管护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管”的问题。政府建设好的道路、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村内公益设施尽快移交村民,村级落实好管护责任。目前,该区全部行政村均成立管护队伍或者保洁队伍,实行保洁收费服务,按照每500人至少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保洁员,配备保洁车辆,每个自然村至少设置1个垃圾收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