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11-06期 第B5版:荔风

梵净山归来

  廖君
  粤西南茂名西北方向二千里外,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在山地公园省贵州的铜仁,潜藏着巨大的原始森林,恍如人间仙境。曾经,那是我们的向往。
  深秋的黔东北地区,秋雨中绿色盎然。
  栖宿梵净山山麓的客栈。清晨醒来,推窗展望,山岚飘逸,层峦叠嶂。昨夜我们枕着溪河而眠,鸡鸣,炊烟,细雨。哗哗水声,打湿山麓人家的晨光。这是太平镇梵净山村。
  沿着水声寻索,毗邻客栈的太平河潺潺而过。浅浅的河溪,开阔坦荡。源自梵净山,由上而下。水质清洌,碧透无比,冰冷奇爽。只见两岸河滩小乔木丛生,蕨草葱茏。河床上,鹅卵石遍布,顽石峥嵘。山风吹拂,那一片红芦苇鲜艳动人。这里河卵石奇形怪状,大上百斤,小如蛋卵,光滑湿润,不亢不卑,厮守河谷万千年。我感叹着如此曼妙的画境,黛黑的远山,安静的河谷,呆坐屏息着,倾听天籁,静看水波扑腾,任山风冷飕飕,任心灵洗涤。
  同样发源梵净山的亚木沟,离太平河不远,那是紫袍玉带石产地。唐代以前亚木沟名“鬼谷”,又名“隐龙沟”。后来谷中长出一株神树,能驱邪治病,食其果实,可使多年未育的夫妇得子,引得远近民众顶礼膜拜,取名“亚木”,土家族语“树神”意思,“亚木沟”沿用至今。《思州府志》记载:“亚木其神,莫可言传;其沟之妙,实甲黔境”。
  走入亚木沟,寻觅不了西南的秋色。湿漉漉的峡谷,流泉飞瀑,崖石峻秀,溪水潺潺,古藤环绕,满眼青翠。在清泉和阳光的折射下,沟底晃动的紫袍玉带石幻化出独特的纹理,色层分明,温润如玉。一汪清泉,一池彩石,禁不住我们深入峡谷,四野淘寻那些钟情的宝贝。亚木沟之水天上来,水是亚木沟的灵魂。亚木沟之水发源于“武陵之巅”梵净山的顶峰凤凰山,落差巨大,造就独特珍稀的自然生态环境。溪涧、峡谷、古木、苔藓、清泉、飞瀑、奇石、彩蝶、曲径,构成百里狭谷画廊。
  如果说山泉水是梵净山的风韵,那么喀斯特变质岩是梵净山的风骨。我们一路绿皮火车昼夜兼程,是奔着梵净山而来。14亿年的梵净山潜藏黔东北,世界自然遗产荣誉姗姗来迟。贵州大多喀斯特地貌,梵净山却是变质岩山脉,别具一格,可谓黔山第一山,是武陵山脉主峰。森林是梵净山生态系统的主体,产生“九十九溪”,形成“九河出山”奇观。亿年洪荒之力铸就了生命的传奇,梵净山典型的亚热带穹窿状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是濒危动植物珍贵的栖息地,古老孑遗植物的避难所。
  深秋的细雨,让我们遇上梵净山的浪漫。漫山遍野的原始森林,总有惊喜的秋色。枫叶、银杏叶早已染黄,云蒸霞蔚,层林尽染。我们选择缆车兼徒步。在烟雨的梵净山,邂逅小乔木叶萼山矾,常绿灌木川滇蜡树,红果簇拥的西南卫矛,红叶点缀,植被厚积。云雾缭绕庙宇隐约,红墙飞檐,明代的承恩寺已在守候五百余年。暮鼓晨钟,天地道场。亲近天空之境,还有一群四川生动的女生。在蘑菇石位置,冷雨扑面,寒风刺骨,伙伴们面对高山峡谷振臂高歌,“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
  由梵净山下来,我们拐入不远处的寨子。
  寨沙侗寨,一条美丽的侗族人村寨。依山傍水,太平河经寨门而过,一座木质吊桥通达两岸,四周是梵净山余脉。峥嵘的山峰,若隐若现。得天地之灵气的太平河,平缓妩媚。远山为背景,河滩为依据,村落为毗邻,成就江口国家湿地公园。宛如一幅山村水墨画,安静祥和。
  最令人饶有兴味的是侗寨的楼宇,这是西南建筑的魅力。寨沙侗寨,多用杉木建造的多层吊脚楼干阑式建筑。走近村寨的鼓楼,这属侗寨标志性建筑,是聚众议事的中心。侗寨鼓楼集塔、阁、亭与一体,呈现密檐的外形。鼓楼底部平面形式多为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其檐层多为奇数,飞檐重叠,层层向上,内部穿斗结构,攒尖顶或歇山顶,外形酷似一个大杉树。
  遛达在土黄木楼与巷陌之中,虽不可避免地渗入了商业气息,但还保留着原生态的侗族人家风情。侗族吊脚楼,青石板路,已收成的农田。杂石堆砌的芥菜园,围着栅栏,栅栏旁的柿子红了。小溪流淌,垂柳依依。古老的山村,遍地有独特的景观路灯,这条村落不荒芜。在拐角处,找一家小饭馆安顿下来。柴火饭,青椒回锅肉,贵州酸汤鱼,刚刚采摘的芥菜。冷风雨中,来自江苏的驴友拼桌凑热闹,温暖的木屋,天南地北,一锅红彤彤的酸辣椒故事。夜幕降临,村寨灯火阑珊,侗族人家开始在鼓楼土坑生火取暖。我们挤逼着,在最原始的方式中,倾听寨沙侗寨的古老历史。
  梵净山归来。回眸千里之外,那云雾缭绕、层林尽染的境遇,那篝火晚会的欢快,那驴友们豪气的感动,那溪谷淘石的惊艳,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