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7-16期 第B5版:论丛

以时代慧眼激发新闻的时代活力

  文戈良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产生了许多丰硕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其中之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我们国家新闻工作者的独有的思想武器,与任何一种科学的理论一样,具备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我们走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时代,在赋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内涵的同时,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使命。
  在新的时代,广大新闻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新的视觉观察、分析反映和唱响伟大的新时代,激发新闻的时代活力,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要慧眼识“政”。新时代更加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从本质上说,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不变基石,是新闻工作者的永恒使命。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相统一,关键在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关键在于实事求是,科学客观地把握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前进、不断超越的发展大局。而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被短暂的、偶然的或者是别有用心的事件所迷惑。
  2016年3月初,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理由是政府债务增加导致财政疲软。对此,新华社迅速予以反击,发表财经快评《评级中国信用应多看发展》,有针对性地谈到“中国政府债务水平的提高是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会在未来创造持续的现金流,并不是一种毫无产出的坏账投资”。同时指出,“长期以来,西方评级机构把持着信用咨询市场的垄断地位,利用信用评级对西方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一褒一贬,人为制造‘融资剪刀差’”,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问题的实质,及时、有力地反驳了“唱衰”中国的舆论,帮助人民群众理性看待全国的经济形势大局,增进人民群众对国家的市场信心和美好期盼。

  二是要慧眼识“红”。在新时代要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和发展好革命的优良传统,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照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征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的过程是一个异常艰苦和异常伟大的革命实践。在这个实践中,无数的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前赴后继地用自己的生命去印证马克思主义这个革命真理,并且把这个真理变成美好的现实。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的电视台在《新闻联播》等新闻类节目中,先后推出了《家国清明、清朗家风》,《清明时节缅怀先烈》,《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不忘初心、缅怀先烈》等系列报道,通过追忆一个个有血有肉、犹在昨天的英雄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和片段重现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重现革命的艰苦和伟大,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这个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通过讲好红色故事,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铭记革命历史,感恩革命历史,以古鉴今,传承和发展好革命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激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精神信念和力量,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照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征程。

  三是要慧眼识“新”。用新闻唱响新时代,激发民众共鸣。
  新闻贵“新”。世间万物永远不停运动和变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新闻作为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文体,不仅具有时效性,更加具有新颖性。新闻不仅仅是时代的脉搏,更加是时代的强音。
  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新论断、新理念、新名词不断凸现。这些都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富有生命力的音符。为此,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先后推出了《喜迎十九大,还看今朝》、《我是共产党人》、《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践行新理念、激发新作为》、《新理念新春耕》、《大国工匠》等系列报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方方面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观察角度丰富多样,涵盖人物、历史和国外媒体观点,让广大人民群众全方位、多角度感受到新时代的喜人新变化,大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国家自豪感、民族自豪感、时代自豪感,进一步迸发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

  四是要慧眼识“真”。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激浊扬清,应对新的崛起和挑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出,真实是新闻的本质要求,是新闻的生命。近年来,电子和通讯科学技术飞跃发展,手提电脑和智能手机等便携式通信工具广泛普及,新媒体迅速崛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面临新的挑战。
  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普及,几乎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传播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甚至是想出来的“新闻”。但是一些人并没有相应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他们制作出来的所谓“新闻”缺乏正确的认知,往往是停留在事件表面,或者是道听途说,甚至是穿凿附会,以讹传讹。
  例如,早两年某地一新媒体上有人以“清代名人文物遭遗弃”为题,讲述该名人提写的石柱被抛弃路边,令人痛心。对此,当地电视台的记者通过采访,发现这些石柱其实是因为要维修原有的文物遗址,所以临时把它们堆放在文物遗址的门前广场。又例如,去年某地有人在新媒体上发布消息,说某镇发生火灾,烧死三个人。对此,当地电视台的记者通过采访火灾当事人,发现只不过是一户农户堆放稻草的副屋起火,根本没有人员伤忙。
  类似这样的虚假新闻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这样的虚假新闻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混淆视听,制造恐慌,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时刻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发挥好专业精神,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做出真实的新闻报道,还原事实真相,以正视听,拨乱反正,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新闻作为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时代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党和人民相一致的视觉“慧眼”,激荡新闻时代活力,将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有机相融,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好新时代好故事,吹响时代号角,引领人民群众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同时,引领人民群众立足自身工作岗位,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时代的主人,自强不息,奋进不已,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伟大实践中,共同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乐章。
  (作者单位:高州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