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6-21期 第B5版:往事

“番薯林公庙”与霞洞番薯的故事

  莫善玉
  百度百科:“林怀兰,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梅菉镇人,于明万历年间由越南将番薯种带回中国。”
  商务印书馆1934年编印的《辞源》对“番薯”的注解:“其本出于交趾(今越南),吴川人林怀兰尝得其种以归,遍种于粤,因不患凶旱。电白县有怀兰祠,题曰‘番薯林公庙’。”
  《电白县志》记载:“霞洞乡有番薯林公庙,副榜崔腾云率乡人建立。相传番薯出交趾……。吴川人林怀兰善医,薄游交州,医其关将有效,因荐医国王之女,病亦良已。一日赐食熟番薯,林求食生者,怀半截而出,亟辞归中国。过关为关将所诘。林以实对,且求私纵焉。关将曰:‘今日之事,我食君禄,纵死不忠,然感先生之德,背之不义。’遂赴水死。林乃归,种遍于粤。今庙祀之,旁以关将配。”
  “番薯林公庙”为清代乾隆年间所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历史系副教授李爵勋考证,林怀兰为粤西吴川县人士,其外公在邻县电白县霞洞乡,他小时候在外公家生活,读书,学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霞洞生活做事,对霞洞很有感情,所以他从越南带回的番薯种,首先在霞洞种植。霞洞人民以番薯充饥度过了饥荒年代,因而建立“番薯林公庙”,内立两尊神像,以纪念林怀兰和越南关将。
  上世纪六十年代生活困难时期,霞洞的群众常把番薯做成番薯饭、番薯鸭子饭、番薯粥、番薯汤、番薯黄豆汤、番薯粑、番薯饼、番薯粉皮、番薯干片及番薯淀粉等,度过了艰苦岁月。当年霞洞粮管所曾把番薯干折成主粮分配给居民购买。七十年代生产队时期,霞洞番薯被湛江地区农业局评为“高产优质番薯”。
  1974年,广东省粮食厅工作队到电白县霞洞镇永乐大队开展路线教育,盛赞霞洞番薯好吃,每个月都将部分大米跟农民对换番薯吃。1977年夏天,电白县领导深入永乐大队检查工作,赞扬霞洞番薯味道好。回去后专门批了一台当时紧缺的“东方红拖拉机”给永乐大队购买。1985年,电白县一名领导下乡到永乐检查工作,也盛赞红薯汤好味道。当时招待他吃红薯汤的人后来也成了他的好朋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从只求温饱到如今的追求高品质的生活,番薯作为健康食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霞洞镇十分重视发展有机绿色食品生产,广泛发动群众种植优质高产的番薯品种,将其加工成熟食薯片或薯条,同时成立农产品销售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霞洞番薯系列产品,擦亮霞洞“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乡”这块历史招牌,将霞洞番薯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目前,当地政府正积极推动“霞洞番薯”产品花样众多的食法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番薯林公庙”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