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6-21期 第B5版:往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张家和马家在电白照相馆合影留念。二十年后,两个家庭撮合了两对幸福伉俪

照片为媒结良缘

  本报记者陈丹丹
  这是两个家庭两代人的故事。说起这两家人的故事,颇有一点传奇色彩。六十三年前,张德泉、马永胜既是同乡又是战友,两家人在一起合影留念。二十多年后,照片为媒,父母撮合,两家结亲,张家的大儿子与马家的大女儿永结同心。又过了一年,张家的女儿嫁给了马家的大儿子,成就了两段爱情佳话。

  两家父亲是同乡战友
  近日,记者采访了张德泉的女儿张芳。张芳一家住在乙烯生活区,她和丈夫马建国都已退休。作为革命后代,他们始终以父辈为榜样,退休后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坚持不懈帮助孤寡老人,用实际行动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张芳告诉记者,她的父亲张德泉和公公马永胜是战争年代的好战友,两家人的故事也是从战争岁月开始的。
  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部队和第一、第四野战军各一部在徐向前、聂荣臻的指挥下解放山西省太原市,活捉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十五兵团司令官孙楚、太原守备司令兼第十兵团司令官王靖国、第十兵团中将副司令温怀光等高级将领,共歼国民党军12.4万余人,结束了阎锡山对山西长达38年的统治。同日,中共太原军管会和市政府正式成立。
  在这次战斗中,28岁的马永胜和31岁的张德泉并肩作战,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浴血奋战,成功炸掉敌人的碉堡,为解放太原作出了贡献。马永胜是山西浮山县上东乡人,18岁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和游击队员深入敌占区,打得敌人落花流水。那时,从县里到区里,人人都知道马永胜是打鬼子的英雄,称他为上东乡的“小二黑”。张德泉也是山西浮山县人,1938年2月走上革命道路,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自卫队长、村长、副区长。1944年5月参加八路军,驰骋太行,参加过“上党战役”、“临汾战役”等多次重大战役,他所在的华北军区第八纵队第23旅,后改称为第十八兵团第60军第177师。
  马永胜和张德泉既是同乡又是战友,两人在同一条战壕作战,情同手足,亲如兄弟。

  两家合影留下纪念
  1952年2月,张德泉、马永胜等一批战友从山西南下,参加广东土改工作。后来,张德泉担任电白县检察院检察长,马永胜担任电白县公安局局长。
  1953年,张德泉、马永胜的家属分别来到电白。张德泉有三儿一女,大儿子取名张南,女儿取名叫张方(后改“芳”),寓意在“南方”生活。马永胜有两儿两女,大女儿叫马建设,大儿子叫马建国,寓意“建设祖国”。逢年过节,两家人就在电白团聚,包饺子、拉家常、叙亲情,其乐融融。
  1955年3月,马永胜调到广东省公安厅工作,离开前,两家人到电白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影,以作留念。张德泉继续留在电白县任检察院检察长。茂名页岩油筹建处成立时,大批建设者从祖国西面八方南下支援油城建设。1958年8月,马永胜从广东省公安厅调回露天矿担任保卫科科长(后任茂名市公安局副局长、茂油保卫处处长)。回到茂名的第二天,思念战友心切的他就赶去电白探望张德泉。
  张德泉的妻子柏茂兰是一位勤劳、善良、忠厚的妇女,上世纪六十年代经济困难时期,很多物资需要凭票供应,她自力更生,在周边空地开荒种植蔬菜、红薯、玉米等作物,还养鸡、鸭等家畜。她常常把自己种的菜送给马家,逢年过节,还邀请马永胜一家到电白团聚,一来二往,两家人的关系更加密切。
  “文革”时期,马永胜被隔离审查,张德泉被打成“走资派”。因为没日没夜地被拉去批斗,张德泉得了重病,1967年3月3日不幸离世,年仅49岁。马永胜得知老战友张德泉去世,失声痛哭,立即赶到电白慰问柏茂兰一家。他流着眼泪对柏茂兰说:“你一定要坚强,好好生活,把儿女抚养成人。”
  采访中,张芳告诉记者:那时,一家人靠父亲每月100多元的工资生活,父亲一倒,一家人陷入了困境,好在单位一些好心人的帮助才度过难关。张芳说:“马永胜叔叔经常到电白看望我们一家,嘘寒问暖,还给我们送来伙食费,像父亲一样关心我们。”

  照片为媒两家结亲
  说起两家结亲的往事,张芳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言语中带着幸福甜蜜。她说,母亲曾告诉她,当年马永胜之子马建国出生两个多月时,张德泉就跟马永胜开玩笑说:我们都是山西人,以后咱们俩就做亲家吧。马永胜笑着说,现在孩子还小,二十年后情况怎样变化还不知道……这只是一句玩笑,后来大家都没再提及此事,但两家人的关系一起很好。
  二十年后,两家的儿女都长大成人,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马永胜想起了当年跟战友张德泉开玩笑说的“两家结亲”的事,于是他找柏茂兰商量,没想到柏茂兰也有此意,“这可是亲上加亲啊!”
  一天晚上,在广东重型机床厂工作的张芳回来探亲,妈妈柏茂兰试探着提起两家结亲的事,张芳的脸刷地绯红,她羞涩地说:“我要考虑一下。”这晚,张芳一夜未眠,她想了很多很多,想到父亲与马叔叔既是同乡又同在战火中走过来,在失去父亲的艰难日子里,是马叔叔给予了他们一家最大的帮助,从马叔叔身上,她感受到大山一样的父爱。思前想后,张芳欣然应允了这门亲事。
  采访中,张芳从影集里拿出那张珍藏了63年的黑白老照片,感慨地说:“这张就是1955年我们全家和马叔叔全家的合影。”
  父母牵线,照片为媒,两家结亲,成就了两段美好姻缘。1977年5月11日,张家大儿子张南与马家大女儿马建设在电白县公安局家属大院举行婚礼,马建设的母亲段兰英送来一面镜子和几个茶杯作为礼物。张南的母亲柏茂兰在家里做了几个菜,邀请了几位知己好友,两家人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了一顿晚饭,就算是结婚的喜宴了。第二天,张南和马建设又回到工作岗位上班。
  1979年1月5日,张家的女儿张芳与马家的大儿子马建国也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婚礼在厂前路的茂油公司原办公大楼五楼会议室举行。摆上糖果、花生、饼干、茶水,邀请茂油保卫处20多名同志参加,婚礼就在热烈而简朴的气氛中进行。新郎、新娘都没有置办新衣服,他们在婚礼上穿的是马建国母亲一年前用蓝色卡斜布做的衣服,虽然简单,但一对新人情投意合,真是羡煞旁人。新郞马建国即兴唱了一首《夫妻双双把家还》,赢得了众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婚礼上,有人问马建国和张芳:“你们的媒人是谁?”两人笑而不答。张芳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张24年前的照片展示在大家面前,然后俏皮地说:“媒人就是这张合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众人在送上祝福的同时,也为他们这段亲上加亲的姻缘拍手叫好。

  退休后过着幸福生活
  张芳告诉记者,公公马永胜1983年11月光荣离休,曾担任过社区关工委分会主任、党支部书记、老战士联谊会河西分会组长,还经常被邀请到学校为师生们讲战斗故事。2001年在他80岁高龄时驾鹤西去。婆婆段兰英今年3月离世,享年95岁。张芳说,哥哥和大嫂退休后定居广州,每年春节都回到茂名,两家人欢聚一堂。
  退休前,张芳是茂西公安分局办公室副主任(后在茂名石化保卫处工作),丈夫马建国是茂名石化物资供应公司干部。退休后,两人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张芳退而不休,现担任茂名石化退管服务中心河西服务站第五党支部书记,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九年如一日守护一位孤寡老人。《茂名日报》、《茂名石化报》、《中国石化报》、《工人作品》等先后报道过她的事迹。2015年,她被评为茂名石化公司首届十位“道德模范”之一。
  性格开朗的张芳是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她还是社区合唱队的队员,每年七一、重阳等节日,她和队员们刻苦排练节目,上台唱红歌,热情讴歌党的光辉业绩。说起夫妻相处之道,张芳说,两个人能走到一起就是缘分,夫妻之间要做到互相帮助、彼此依靠、风雨同舟、不离不弃。
  有人说,以风为媒,蜜蜂和花倾情拥抱;以真情为媒,爱会相守到老……张家和马家以照片为媒,撮合了两对幸福伉俪,他们两代人的故事,平凡而感人,他们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爱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