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5-31期 第B5版:往事

当年的露天矿是个繁忙喧嚣的大工地,处处涌动着大干快上争贡献的热潮

露天矿:承载那一代人的青春与梦想

  上世纪六十年代,茂油露天矿有20多台电铲挖掘油页岩。图为4立方180吨苏式410电铲。
  
矿工之家环境优美,是职工和家属休闲的好去处。图为矿工之家人工湖。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露天矿的干部职工人人动手,将臭水坑改造成美丽的人工湖。
  (图片由陈桂豪提供)

  王如晓
  周末闲暇,我重游露天矿生态公园。这个我曾经为她贡献了大好青春的地方,如今已改造成近乎九寨沟之美的矿湖,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斗转星移,四十多年,弹指一挥间。今天,当我重新登上已荒废的瞭望台,登高远眺,真有一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感。沧海桑田,物非人是。当年工作、生活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似电影一幕幕回放,令人仿佛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厂区里热火朝天
  四十三年前,适逢全国持续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习人民解放军”的运动,高中刚毕业的我被分配在露天矿机电厂当修理机车学徒。我到厂第一印象,觉得火车是个庞然大物,一节车厢就可拉货六、七十吨。对于我这个农村仔来说,见得最多的只有大板车或手推车,所以觉得这火车挺吓人的,有敬而远之的感觉。
  我上班不久,便爱上了电机车、火车,爱上了这个日夜机声隆隆、热火朝天的机电厂。每天上班,我这个徒弟会提前到车间,搞好班房卫生,等师傅们来上班。上班电铃一响,整个厂区便沸腾起来,到处充满着号子声、歌声、笑声、呐喊声,与机器声、汽笛声响成一片。车间里天车在来回滑动,吊装各种车辆部件,铆工叮叮铛铛,电焊工身边火花四射,工人们个个不怕吃大苦流大汗,你追我赶,加班加点,攻关克难,大干快上。那种主人翁的工作精神与自豪感、幸福感无时无刻不显露无遗,令人羡慕,令人陶醉,令人感动,不少来厂参观的宾客都能感受到这种燃烧的激情和温暖。
  1977年底,国家恢复了高考,我们厂大多数青年都报名参加考试,我们按照厂党总支要求,做到复习高考与技术攻关两不误。我们车间的技改任务是改良机车制动系统,因南方高温多雨影响机车制动系统安全运行,必须改良。我们班的潘生、刘先章等师傅请缨组成攻关小组进行技改,带领我们一班年轻人经常白加黑连班工作,碰到疑难就到图书馆找资料或请教露天矿总工,或请教公司机修厂总工。经过三个多月的日夜苦战,终于攻克了雨天机车制动不灵的难关,为安全行车立了一功,受到露天矿和油公司领导的表扬。1978年初,刘先章考上了华南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还有几个年轻学徒分别考上了大专或中专,他们成为青年人学习的榜样。多年后,每当我回忆起这段经历都会热血沸腾。

  支援祖国四化建设
  当时,我们把损坏或到期大修的电机车修好后,试车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我跟着师傅们开着经过自己双手修理好的机车,威风凛凛地在这百里矿山来回奔跑。有时经过眺望台,我们会请示管理员,登上这个露天矿的最高点——专供外宾或领导参观的眺望台,一览无遗地观赏露天矿全景。
  当年的露天矿就是个繁忙喧嚣的大工地,是一座大宝库。那一望无际的百里矿坑,铁轨整齐排列延伸,高架电线如天网交织。电铲、推土机轰鸣,火车鸣笛声震耳欲聋,黑油油的页岩石被电铲送上机车车厢,一铲就一吨重。只见那十几节一列的电机车装满油页岩后,昂首挺胸,像一列列出征的壮士;高大的电铲在矿坑不同的坑道,不同的角落作业,举起高高的手臂,左右来回摆动,更像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好生威武。一车车黑油油或灰白色的油页岩被机车送进附近的炼油厂,“粉身碎骨”后被炼成工业血液——石油,支援着祖国四化建设,有的高品质油品,还被作为航空或火箭用油呢。
  为了使矿山顺利平安开采,无数人默默为它奉献。其中有专门负责抽水、排水的防排水队工人,有专门负责维修电线电路的工人,有专门负责铺铁轨的工人,有开火车的、开电机车的、司旗的、信号的……他们忙碌的身影在烈日下、在风雨中来去匆匆,一丝不苟地确保整个矿山安全运行。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涌现出一批铁人王进喜式的劳动模范。

  丰富多彩的矿区生活
  当年虽然物质贫乏,但露天矿工人们的精神生活是非常丰富的。
  当年的露天矿矿工之家,坐落在现在茂名市技师学院大门的位置,这是一个全国闻名的矿工之家。它虽面积不大,但里面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花鸟虫鱼一应俱全。周围更添宣传画廊,摄影长廊,诗词歌赋、黑板报栏等无所不有。后来还建有儿童乐园、溜冰场等。其内容之丰富,品位之高雅在全国工矿企业中亦有一席之地,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观赏游玩,还有不少外省外地的同行前来观摩参观学习,其中有抚顺露天矿、云浮硫铁矿、九江石化、齐鲁石化、兰州石化等兄弟单位。
  现在市技师学院内运动场原是露天矿的大运动场,那个大舞台是矿区的主要文化阵地,每周一晚的免费电影就在那里上映。有时矿宣传部会邀请全国各地的文艺团体前来演出,音乐、戏剧、杂技、舞蹈等丰富多彩,让职工们能尽情享受文化大餐。那时政治挂帅,提倡工人又红又专,因此矿里会经常组织大家学习时事、听报告、开千人大会,黄成和、钟广权、邓肖林等同志曾经在大会上演讲,谈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大庆、学习雷锋的体会。
  矿里还定期组织篮球比赛、乒乓球赛、广播操比赛等。记得有一次举行全矿各单位广播操比赛,我们机电厂有位女队员在参赛过程中,因为紧张突然晕倒,但她爬起来后坚持到比赛结束,她的顽强精神一时成为美谈。
  自1975年起至1980年左右,露天矿开展大种“反修”甘蔗的生产运动,矿里还办了糖厂,职工们把矿山周围的空闲地,宿舍区、厂房等房前屋后的空地,基本上都种上了甘蔗。夏秋之际,微风吹来,甘蔗林此起彼伏,沙沙作响,充满生机,充满甜蜜。待到丰收时节,工人们利用休息时间砍下甘蔗,运到糖厂制成蔗糖或酿成糖渣酒。分配时,大伙都能领到一篮篮的红糖,或多或少的糖渣酒,在那个物质紧缺的年代,能领到这些食品,别提有多开心、多自豪。多年后,工友们一提起当年露天矿的甘蔗糖及酒,都会眉飞色舞,赞不绝口。

  百里矿山涌春潮
  激情的岁月会产生激情的文字。记得当年我初出茅庐,不知天高地厚,不时卖弄一下文墨。不定时向车间、机电厂及露天矿投稿,稿件内容涉及表扬稿、通讯报道稿和诗歌等。回想当年写下的诗句,侧面反映了那段难忘的人生经历,亦记下了露天矿的前世。现摘录其中一首:

  《露天矿之歌》
  春风杨柳万千条,
  石油工人尽舜尧。
  四化蓝图双手绘,
  百里矿山涌春潮。
  汽笛声伴火车跑,
  电铲呼啸铁臂摇。
  油母页岩熔炉炼,
  化作精灵上九霄。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茂名露天矿从勘探、开采到停产、建园,她伴随着茂名这座城市的成长,也见证了茂名的发展和巨变。如今的露天矿生态公园,碧湖绿树,春意盎然,一座有着工业遗址特色的生态公园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成为城市西部的一块“绿肺”。露天矿的神奇,她的前世今生,她沧海桑田的巨变,令每一次回家乡路过这里的我都会驻足观赏,都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当年工作的情景,回想起那一代石油工人的精神寄托和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