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3-06期 第B5版:荔风

走进徐闻古港

  

廖 君
  雷州半岛,巨浪滔声,徐徐而闻。
  “欲拔贫,诣徐闻”。大汉徐闻二千年。
  作为岭南地区最有雷州文化特色的地域,对徐闻仰慕已久。
  徐闻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是古代历朝历代统治雷州半岛、海南岛和南海疆城的前沿阵地。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设置徐闻县,开辟徐闻港口。此后六百多年,徐闻都是郡、州级行政区所在地,合浦郡、珠崖郡、齐康郡、合州、南合州、徐闻郡都曾设治所在这里。是中国西汉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2017年冬天跟随北部湾城市作家湛江笔会队伍,我有幸走进徐闻县城。带着广东作协海上丝绸之路创作任务,在寒风中专程走进大汉三墩景区,深入徐闻古港。
  根据徐闻县历史文化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徐闻县博物馆的文献资料,我走进了古远的徐闻。在班固《汉书·地理志》中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史自此还矣”。根据唐代的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述:“县南七里与崖州澄迈县对岸,相去约百里。汉置左右侯官。在此屯积货物,备其所求,与交易有利。”二千多年前,徐闻港口商贾汇集,千帆竞发,对外贸易非常繁荣。汉武帝派船队携带黄金、丝织品等,从雷州半岛最南端的徐闻出发,沿北部湾直至越南海岸一路南行,用约一年时间,绕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南部,再转斯里兰卡,再将沿途交换的物品载回中国。这是大汉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
  采访过徐闻县博物馆原副馆长邱苑丹,根据徐闻县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显示,20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广东各级文物工作者以徐闻南山镇华丰岭为中心,通过考古发现附近港头、二桥、南山等村庄及龙塘镇那泗村、西到西连镇大井村沿海约五十多公里的地带上,发掘汉墓总计350多座。徐闻汉墓群呈群体分布,反映了汉代“聚居而居、合族而葬”的风俗。古汉墓出土文物丰富,有大量陶器、陶珠、铁器、铜器、银饰和琥珀珠、玛瑙珠、水晶珠、琉璃珠等海外舶来品,特别以南山镇二桥村、南湾村、仕尾村的汉墓出土文物最具代表性。这些墓葬品,是海上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的千年沉淀物,向世人展示了当年富庶与繁荣。2000年6月受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馆、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的委托,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率领海上丝绸之路专家考察团,亲临二桥、仕尾、三墩等考察汉代遗址遗迹,经过考古论证,确认徐闻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2017年1月徐闻古港入选为广东十大海丝文化地理坐标。
  进入“大汉三墩”旅游区,这是徐闻古港主要遗址,是徐闻县南山镇的三墩海域和仕尾、二桥、南山村地域,由一片海面、一个弯海港、三个岛屿、三个渔村组成,面积约十平方公里。车子穿过巍峨的仿汉门阙,迎来巨大三个塑像“靖海神犬”,三只不同造型的石狗分别代表福、禄、寿三喜,神情各异。走在汉港大堤,不远处的海面上是三个小岛,只见红树林葱绿,这就是历经千年的“三墩”。隆冬时分,古港遗址行人稀少,只见我们北部湾作家徘徊在滩涂上。
  在大堤的尽头,我们来到了仕尾村附近。那是古港遗址上的上马石,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在围栏的护卫下,坚实古朴。那是传说中皇家御赐的汉代“万岁瓦当”复制品,原件保存在徐闻县博物馆。瓦当,是中国古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在瓦当这一小小图形,凝聚了古代工匠们丰富的艺术内容,是中国文化艺术遗产。“万岁瓦当”目前在广东省只有两个地方发现,分别为徐闻和广州。这个“万岁瓦当”厚重,中分四部分,正中为近似小篆的“万岁‘二字,两边为云纹,与板瓦、筒瓦质地、规格、风格一致,为典型汉代遗物。
  站在石墩上远眺,冬天的古港遗址很安静,只有清冷的海风掠过。二千多年来,沧海桑田,港区变化巨大,当年繁荣昌盛的港口一片凋落,三墩无语,只有海风、红树林、淤泥滞积的海滩和零星的破木船,地表的文物古迹已极少遗留下来。徐闻古港与合浦古港、合浦古郡有千丝万缕的历史关系,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有种种的关联。
  带着对岭南雷州文化、海洋文化的追溯,我在当地作家刘春柳大力支持下,在徐闻博物馆邱副馆长解说下,有机会触到徐闻古港附近出土的汉墓文物。相比合浦,徐闻汉墓随葬品数量小,种类少,质地一般,级别不高。汉墓墓砖大部分为小薄红砖,属西汉文物。这些出土文物的历史价值,说明了徐闻作为合浦郡治时间不长,据说155年。但来源于《广西地方志》2016第4期,也有关于合浦郡治徐闻才8年多的考证观点。但无论合浦郡治在哪里,有多长时间,徐闻在汉代是合浦郡管辖地域,徐闻古县汉代已存在,徐闻古港汉代已经开辟,这些都是不容置辩的。
  在徐闻古港地区,从当地汉墓出土的陶屋,最令我感兴趣,这是汉代岭南特色建筑的缩影。二桥村出土的一座陶屋,灰陶土烧制,高宽才二三十厘米,属于典型的悬山顶曲尺式陶屋,屋正面有门窗、围墙和狗洞。上居人下圈畜,通风透气。干栏式建筑是岭南人早期住宅的最佳选择。这种汉代建筑已不存在,但这是早期岭南建筑一种实物缩影。在徐闻博物馆,还有一种铺首,又叫门铺,这是汉代岭南铸造技术的珍宝。在二桥村汉墓出土的铜铺首,曾面衔环式样,双目突出,有点狰狞的感觉。此文物比较完整,厚重端庄、形神兼备、纹饰精美,它与广州南越王墓的铜铺首环形制相似。说明当时南越文化在徐闻有一定的影响,展示着中华数千年前的门饰艺术,这是岭南地区特有的文化精华。还有一件在这里出土的汉代陶熏炉,与广州在元岗出土的东汉釉陶盘式熏炉相类似,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交流的佐证。
  面对着汉代珍贵文物陶熏炉,我思想飘远。“红袖添香伴读书”、“书中自有颜如玉”,千百年来这是中国文化人追求美的意境。因为有了丝绸之路,原产于非洲和西域边陲的各种香料进入中国,“焚香取味”,征服中国人的心。海上丝绸之路由此也称为“陶瓷之路”、“香药之路”、“青铜之路”、“珠宝之路”。
  回望大汉三墩,回望徐闻汉墓出土的文物孑遗,大汉徐闻二千年,正绽放岭南人文魅力。
  展望今日雷州半岛,徐闻正汇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海上合作发展战略,粤琼两省要推动琼州海峡一体化发展,共建琼州海峡经济带。随着徐闻港客货滚装码头不断拓建,昔日辉煌的大汉古港将复兴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