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6-12-22期 第B4版:文化

依哲学,恋生活

——读《生活的哲学与哲学的生活》有感

  杨觅密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从初中就开始接触哲学理论,虽然也知道哲学的重要意义,但是总感觉枯燥乏味,离现实生活很遥远。然而《生活的哲学与哲学的生活》却第一次让我觉得哲学与生活如此接近——也许不仅是接近,更是交融。不禁期待如果自己的生活是那般的哲学,我想定是十分惬意的。
  《生活的哲学与哲学的生活》一书以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为主线,在生活化地把握哲学含义的基础上,阐述了作为“玄学”的哲学、作为价值关怀的哲学、作为批判理性的哲学、作为思维方式的哲学、作为人生境界的哲学和作为行动指南的哲学六个方面。每一方面均用几个诙谐生动的小故事,在生活与哲学之间搭起了一座坚固的桥梁,在每一个读者的面前铺开了一张智慧的大网。而读者就站在网的中心,感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生活哲学的魅力。
  在此,我浅浅分享让我受益匪浅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作为思维方式的哲学。在理性的思维方式里,作者通过培根智斗惯匪、汪伦妙骗李白以及王戎巧解苦李等等事例,浅显直白的告知我们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如何达到对现实一针见血的全面反映、深层透视、理性解释和方法论引导。但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僧的“山水说”:“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里的“见”是观察、用感官去感知事物;所见的不过是一种表象。“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里的“见”是透过虚妄的表象,看到事物的内在本质;“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里的“见”当然是一种圆融的智慧,能完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方方面面。这“山水说”真真是让我相信理性思维是人类最独特的财富,当然更是哲学生活的重要依据。
  作者注意到,中国文化在理性思维之外另有一套思维的系统——直觉和灵感。我们常常说起的恍然大悟、举一反三等,就是这种悟性思维最直接最通俗的表达。作者提及“孔子问礼于老子”一事,记述了哲学大家间的过招,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高深莫测;一招一式间,无一不在透露这哲理都是来自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创新思维有别于前两种思维,它以一种反常规的视角去思考,达到由“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飞跃。例如作者提及优孟巧谏楚庄王的事例,让我懂得生活中的也有“走弯路”的需要。当我们打破思维定势,把对这个世界的惊奇变成一个个反思的问号,创新思维就慢慢培养起来,我们也能更好的在创新中去实践,去生活。
  另一方面是作为人生境界的哲学。柏拉图有一个同母兄弟安提丰,也是古希腊智者的代表人物。有一天,一个病人问他:“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安提丰回答:“我至今也没有弄清楚,所以我要活下去。”这是作者提到的一个事例,简直让我捧腹,同时也感慨安提丰的智慧。人之百态,或行色匆匆,或缓缓前行,或流连不舍,或果断无情。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思考活着的意义何在。当晚年的我们蓦然回首时,我们或许会突然发现: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为了寻找意义,创造意义。
  说到意义,就会有追求、理想等词语的出现。人活世上,一些人追求功名,一些人追求财富,而作者认为人生的永恒追求是真、善、美。遗憾的是,现代社会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泛滥却让我们与这种境界渐行渐远。矢志不渝的爱情,星汉为之震慑的情感纽带,抑或是一诺千金的友谊,都建立在无与伦比的真善美的人性之上。真正的真善美,没有公式的繁琐,亦无关死板的教条。她们的存在,乃立足于点亮永不熄灭的精神灯火,为人类铺路助行。
  作者提到,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我们每个人的经历、际遇固然不同,但人生境界的高低,不在于社会地位与金钱权力等世俗的东西,归根结底不过是个人的精神高度和修养的不同。一旦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便可以拥有更哲学的生活。
  (作者系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文15-1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