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5-10-12期 第B5版:论丛

读《之江新语》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国学造诣

  

王晓红 宁其冲
  习近平总书记是一名虔诚的马列主义者,同时他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与高度的自信。早在2011年,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在秋季开学典礼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学习和总结历史文化,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继承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扬光大。而国学中大量的优秀文化传统,都值得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和领悟。习总书记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古往今来的经史歌赋烂熟于心,使用之时信手拈来,这让其言辞生动形象,又古朴典雅,被世人称之为“习式风格”。
  《之江新语》一书的语言就充分体现了“习式风格”。书中文章思想性强、针对性强、时效性强,于各级领导干部施政用权有巨大启发作用。从学术的角度看,这些文章还涵盖了极高的学术素养,从另外一面可以还原习总书记博闻强识的一面。笔者细读《之江新语》领悟习总书记国学造诣,将总书记的“求知善读”的治学精神发扬光大。
  一、博学。但凡认真研读过《之江新语》的人,无不对习总书记的博学心生敬佩之意,该书文章用典故之多、之广、之妙,让人阅读时常常忍不住拍案叫绝。在行文过程中,习总书记援引先秦经典有:《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论语》、《孟子》、《荀子》、《晏子春秋》、《道德经》和《韩非子》。可见习总书记精通先秦经典,在《为政者需要学与思》这篇600字短论中就引用了《论语》三则,“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彻问而近思”;《左传》一则,“政如农功,日夜思之”等。
  除了精通先秦经典之外,习总书记对历代思想家的著作也是深入研读并且有独到见解。《之江新语》书中提及的经典著作有刘安《淮南子》、刘向《说苑》、张衡《应间》、荀悦《申鉴》、庾信《微调曲》、王安石《洪范传》、朱熹《朱子文集》、顾炎武《与公肃甥书》、唐甄《潜书》和曾国藩《治心经》等。《生活情趣非小事》一篇尤能看出习总书记的古文阅读数量的广博,文中借《宋人轶事汇编》的一则记载和《南村辍耕录•缠足》中的典故说明领导人要端正自己的生活作风。习总书记还在《之江新语》多篇文章中应用杜甫、张说、于谦、郑板桥等人的诗句来加强用文章深度与说服力。习总书记的博闻强识已然是公认的事实,这只是他治学的第一层次的境界。
  二、妙用。习总书记是一个在公文写作中擅长引经援典的领导人。他不仅开创“习式风格”,也推动了公文文风的变革,从这个角度看,习总书记的文风是一种创新。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士人写策论就是要常常用经学语言来谈治国理政,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便是典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提到的官方文书也是这样的写作方式。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习式风格”也是对传统经典文书的一种继承。不同的是总书记是白话文行文,而且用典的目的是为了文章更加生动易懂,而不是为了显摆学问,这样的继承与创新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也获得海内外一致好评。
  《之江新语》的《要讲究领导艺术》一文说道:“在日常工作中,有三类干部:第一类,眼光敏锐,见微知著,‘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开展工作有板有眼,纵横捭阖,张弛有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这一段引用了《道德经》中“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来说明高明的领导应该有前瞻性思维以及高超的解决问题能力。行文与用典无缝连接,文章一气呵成,读者阅读过程中一点都没有觉察古文生涩难懂,而是感觉荡气回肠印象深刻。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社会革命》一文又载:“人类追求发展的需求和地球资源的有限供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古人‘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这一对矛盾。”相较前一句,习总书记引用的经典更加有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力,这让对中华文字有执着美感追求的国人听起来更加震撼,也更发人深省。
  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的文章里经常出现精妙的引典,让人赞叹不已,人民都说他的文字更接地气。文章要写的既通俗易懂,又严肃客观,并且古朴典雅,非一般人可能为。习总书记是在精通国学的基础上对国家现代国情以及未来发展前景有过深度思考才千锤百炼出这个境界的。
  三、内化。古人谈士人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立功、立言、立德。他们认为“立德”是最重要的,读书人应该将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作为立身之本以及人生终极追求。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就提倡读书做事都是为了“致良知”。习总书记在《多读书,修政德》一文就科学阐述了党员干部在读书中将优秀的价值观内化于心是意义非凡的,“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为政以德、为政以廉、以民”。
  文章先说明了读书、修身、立德三者的关系,又肯定了国学有利于修政德:“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丰富的廉政文化和文化实践。……读书使一切有益的知识,一切廉洁的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会到我们的从政行为中”。
  习总书记就是在学习国学知识过程中,将古人提倡的“忠、孝、礼、义、廉、耻”等传统美德内化于心,自觉做到了为政以德、为政以廉、以民。他忠贞报国、孝顺父母、礼贤下士、刚义反腐、廉洁奉公、知耻而后勇——誓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有的人满腹经纶却思想腐败,他们的价值追求是权、钱、色,这样的人是没有真正领悟到国学的精华,只是皮囊而已。这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也是迟早会使自己身败名裂。只有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观像习总书记一样做到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才是治学的根本。
  四、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人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是读书修身的根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文士毕生的使命,然而真正将此言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人并不多见。习总书记不仅将传统美德内化于心,还始终如一的践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作为国家领导人,他的践行意义重大。
  从现代社会意义来重新解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习总书记可为天下之楷模。在修身方面,总书记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刚正不阿,出台八项规定以从上而下带头树立良好政风。就如他在《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中提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但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怎么做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习总书记是首先从自己做起,严以修身,为天下立德。齐家方面,习总书记塑造了一种和谐的家庭作风,他是父母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女儿的好父亲。党员干部应该自觉树立良好家风,杜绝不正常的男女关系问题以维护政府和个人的形象。治国方面,习总书记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造福百姓作为执政的第一要务。他深化改革、简政放权、为政以德、坚决反腐,决心将中国治理成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更加富强文明的和谐社会。平天下方面,习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呼吁我们要对自己的道路自信,对自己的理论自信,对自己的制度自信,对自己的文化自信,并且决心进一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让中国为世界的繁荣昌盛发挥重要的作用。总书记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体现了他国学造诣的最高境界。
  《之江新语》一书涵盖了习近平总书记博大精深的国学知识,引用起来是熟练绝妙,充分体现了深厚国学功力以及现代政治智慧的结合。他不仅仅光学习传统文化的具体知识,还将其中优秀道德价值观内化于心,培养了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最令人折服的是总书记是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他在生活中、工作中弘扬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美德——造福人民,当然,这也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行事宗旨——为人民服务。由此可见,习总书记是领悟并达到学习国学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