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5-10-09期 第2版:热评/重磅

中国积极“复活”经典名方

  作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并重的国家,“中医药发源地”中国高度重视经典名方的保护与开发,正试图通过“复活”经典名方并开掘新药造福更多人。
  企业行动 各显神通
  中医治病多用方剂,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方剂近10万个。这些方剂的剂型多为丸、散、膏、丹,如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等,存在外观差、口感差、携带不便等缺点。
  伴随时代发展,现代人的疾病谱发生变化,不少野生珍稀中药材原料已经或正在枯竭,经典名方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新华社记者近日在调研中欣喜地看到,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经典名方进行深度挖掘,研制出更多、更好的中药新药,正成为越来越多科研院所、企业的选择。
  有些中药新药集经典名方之大成。连花清瘟胶囊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感冒、流感的中成药,汲取了古代名医用药的精华,结合现代抗病毒、抑菌、提高免疫的中药研究成果创制而成。如今,这一“古为今用”的创新中药已在全国12万家医院、药店推广应用,并于今年启动美国FDA认证工作。
  其主要研发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说,我们要从战略高度确立并尊重中医药的科学价值,重视、支持、发挥中医药的整体理论思维优势和理法方药一体化的组方原创优势,让传统中医药发挥更大作用。
  有些中药新药属于经典名方“起死回生”。青海省金诃藏医药集团在抢救、挖掘、整理藏医药古籍文献的基础上,对经典名方进行了二次开发,研制成功25个独家新药品种。主治小儿伤风感冒的处方药“安儿宁颗粒”就是其中的一个,其源于100多年前藏医药学家云旦加措的《藏医临床札记》。
  金诃集团董事长艾措千透露,他们正在编写《中国藏医药方剂大全》,至少有超过5000个藏药处方正在等待“古为今用”。
  有些中药新药是经典名方“去芜存菁”。有着346年制中药历史的北京同仁堂,也在不断创新中谋求更大发展空间。
  北京同仁堂十大名药之一的牛黄清心丸的本方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牛黄清心圆”,有“科学凉茶”之称。同仁堂集团科技质量部部长黄宁告诉记者,考虑到该药所含朱砂等药材的重金属含量较多,长期服用易引起中毒,同仁堂调整了方子并生产出不含朱砂和雄黄的牛黄清心丸。
  有些经典名方,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云南白药”是彝族名医曲焕章以彝族民间用药为基础,吸取马帮行医用药经验,同时借鉴《本草纲目》和《滇南本草》等中医典籍于1902年创制的。
  云南白药集团总经理尹品耀介绍,近年来他们在古方基础上拓展研制了白药膏、气雾剂、创可贴等用途更广泛的新型系列产品,其中气雾剂年销售额已达18亿元。
  5个经典名方药效物质基础已明确
  我国还通过各类科研项目支持中药经典名方的挖掘与开发。
  1999年,“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立项资助,这是中医药界的第一个“973”项目,共分8个课题组。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介绍,百余名科研人员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以六味地黄方、复方丹参方、清开灵方、血府逐瘀方等5个经典名方为样本,创建了以中药组分配伍理论为指导的研制现代中药的新模式和相关技术。
  由丹参、三七、冰片三味中药组成的复方丹参类系列中成药,是中药方剂的代表性名优品种,也是销量比较大的中成药大品种。
  “我们经过多年研究,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是水溶性的丹酚酸类、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及三七皂苷类,建立了药材、中间体的指纹图谱以及用组分配伍优化设计现代中药的新模式,为名优小复方中药的二次开发创制出新模式,改变了传统中药‘粗大黑’的形象。”张伯礼表示。
  “对经典名方的二次研究过程,也是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实现重大突破的契机。”张伯礼说,研究证实,千百年说不清、道不明的中药药效物质含量、作用机理,现已成为可以定量、定性的标准组分、组效关系及配伍配比,为中药实现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奠定基础。
  加大中药经典名方开发力度
  “重大新药创制”是我国10多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近些年对经典名方的研究提供了连续支持。
  2013年,“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支持了“经典名方标准颗粒的研究”,对20个经典名方进行药材基源、炮制方法、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安全性评价的示范性研究。课题依据传统中药临床汤剂使用形式,采用现代制药工艺及设备生产,参考国际质量控制方法,拟研制出既符合中医用药规律、保持中药方剂特点,同时满足工业化生产要求、质量稳定可控的经典复方标准颗粒,突出体现中医药理论和中药炮制学概念与方法,运用符合中医药理论的方法指导经典名方开发研究,建立“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颗粒”研发及生产的技术规范,将有效地推动经典名方的标准化、产业化和临床应用。
  2015年,“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支持了“中药经典名方开发”课题,以8 个中药经典名方为载体,研究中药经典名方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配伍合理性等共性关键问题,建立适于经典名方开发的若干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出“基于原方、高于原方”的创新中药品种,为人民健康提供安全、质优的中药新药。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纷纷出台鼓励和支持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或中药产业发展的规划、政策,对经典名方提出了支持政策。安徽不久前出台的《安徽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提出,将鼓励和支持中医机构,根据传统名方和名老中医的验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制中药膏、丹、丸、散等普通制剂,鼓励和支持将特色中药制剂开发成中药新药。
  中药经典名方名单正在加紧制定
  政府部门也纷纷行动起来。为遵循中医药研究规律,体现中药注册特点,《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规定包括经典名方在内的中药复方制剂处方中符合相关要求的,可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并直接申报生产。
  近年来,国际医药巨头纷纷从中国经典名方中寻找新药线索,申请知识产权并高价返销,“洋中药”已占据我国中成药市场的一定份额,加剧了中药材种质资源危机和中药材资源研发利用的国际竞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对传统知识提供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仅符合我国利益,也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国将完善中医药专利审查标准和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研究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及标志清单,逐步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专门保护制度。中药经典名方名单也正在加紧制定中。
  全国政协委员王承德建议转变保护观念,促进经典老药的深入研究,体现大数据时代要求,打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现代中药经典品种,制定鼓励中成药品种二次开发的政策。
  基层医生:
  相信中医药在缓解医改难题中大有作为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中华中医药学会近日对全国千名来自基层的“春播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逾八成受访者相信中医药服务在解决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上大有作为。
  此次调查共计发放纸质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74份。受访者是来自全国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基层医生。
  当被问及“中医药服务在解决医疗体制改革这个世界性难题方面会大有作为吗”,85.5%的受访者认为“肯定有”,另有13.8%的人表示“不确定”,仅有0.5%的人认为“起不了啥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主任郭宇博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尤其在基层更有其强烈需求和吸引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百万名“赤脚医生”靠一根针、一把草,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问题,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
  受此启发,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基层百姓的健康水平,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12年底在全国发起了“春播行动”。截至今年6月,“春播行动”已在全国完成基层医生初级培训544场,培训4.8万多人;完成基层医生提高班培训83场,培训1万余人。
  春播医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他们对中医药的未来充满信心。调查显示,79.7%的受访者“同意自己的孩子或亲属从事中医药工作”。
  “中医药工作有非常好的前景,我对中医药充满信心。”辽宁省庄河市兴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曲慧说。调查表明,与曲慧有同样想法的受访者占到85.8%。
  然而,调查还显示,“政策扶持不到位”“人才匮乏”“传承问题”“专业培训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难”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当前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受访的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县杨庙镇双庙村医生吴正余认为,当前基层医疗机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洪净表示,医改涉及全国13亿多人口的福祉,其难点在基层,如果中医药服务能够在广大基层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必将有助于推动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