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5-10-08期 第B2版:廉洁茂名

紧盯节庆时点 敲响廉洁警钟

  建设廉洁茂名
  大众论坛
  蔡 湛
  以人情风俗作为腐败的“遮羞布”,借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乔迁新居等机会行贿受贿并非少见,在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中,看似风俗的“人情往来”占比近三成,以至一些违法官员将潜规则当成明规则,以习俗作为收礼受贿的心理支撑,搞起权钱交易来毫无忌惮,甚至有的贪官上了法庭还以“当地风俗”为由受贿而“理直气壮”进行辩解,以至闹出笑话来。
  我国本是礼仪之邦,又有着“人情社会”的传统,逢年过节相互问候,婚丧嫁娶登门拜访,本属人之常情。但这种礼尚往来一旦植入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的基因,就会异化为寻租的“曲径通幽之处”,在“人情难却、风俗使然”的幌子下,权钱勾兑、徇私舞弊大行其道;在称兄道弟、推杯换盏之际,一些公务人员陷入贪腐漩涡而不自知。尤其应当警惕的是,这种“中国式人情”具有更大的迷惑性,因为以传统习俗为由收点红包、礼品貌似符合情理,何况行贿送礼者往往并非要求即时“关照”而是长期“投资”,更易为守纪律、讲规矩不自觉,定力不足的官员接纳。这种畸形的人情往来,无异于埋下腐败的定时炸弹。
  以顺从风俗为名滑入贪腐泥潭,走上以身试法的不归之路,剖析原因,主观因素是第一位,在廉洁自律方面没能坚定信念,就会自己打败自己。这固然有社会风气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但说到底是信念迷失、精神“缺钙”,得了“软骨病”,缺乏“抵抗力”。在诱惑面前忘乎所以,恃权自重,将“明制度”束之高阁,让“潜规则”畅行无阻。在勾肩搭背的“风俗”往来中成了那只被温水煮死的“青蛙”。事实说明,不把风俗掩盖下的贪欲送进“笼子”,贪欲就会把人送进真正的牢笼。每位公务人员都应时刻保持对廉洁从政的敬畏之心,而绝不可让“风俗”麻痹自己的廉政警觉。公务人员掌握了公权力,就必须承担随之而来的公共责任,常修从政之德,常思念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才能在人情风俗往来中坚守清廉底线。
  借风俗掩护收礼行贿,从一个侧面警示我们以节庆为重点节点进行廉政警示教育和扎牢制度笼子至关紧要。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严禁以节庆为名公款消费、收受礼品、借红白喜事敛财等规定。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禁令,不是限制公务人员自由的“紧箍咒”,而是保持干部队伍廉洁作风的“护身符”。在中央重拳反腐的背景下,明目张胆搞腐败风险陡升,一些腐败行为转而寻找更为隐蔽的方式,而被权力寻租捆架的人情风俗就是其中一招。因此,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紧盯节庆时点,敲响廉洁警钟,不失为给干部打好“预防针”的务实之举。同时,社会风气的转变是个长期过程,对公权力实行有效约束,公职人员依法行政,让公权在阳光下运行,人情腐败等顽症就会得到根治,营造起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