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1版版:要闻

下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1-02-20期 第第01版版:要闻

坚持政府推动 创新培训思路

信宜精心打造劳动力转移就业民心工程

本报讯 (记者 陈牧云通讯员 车子强)信宜市在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中,紧紧围绕 “打造全省山区人力资源强市”目标,坚持政府推动,创新培训思路,拓宽就业渠道,狠抓措施落实,成绩显著。据日前统计,全市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39.02万人,其中就近就地就业6.83万人,输出外地就业32.19万人;累计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4.56万人,培训后累计转移就业3.88万人,培训后转移就业率达85%。去年该市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129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之一。 坚持政府推动 率先推行免费培训计划 信宜市是一个农村劳动力总量较大的农业山区市,全市农村劳 动力达51.3万人,可用劳动力达45.2万人。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早日奔康致富,该市切实把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从2004年开始,就率先对全市农村劳动力实施免费培训计划。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专门购置了一大批毛纺织培训机械、电脑等设备,充分发挥当地培训机构作用,积极发动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免费技能培训。针对该市承接珠三角产业升级转移,毛纺织业得到较快发展,毛纺织业劳工紧缺的情况,专门向珠三角地区聘请专业授课教师,借助他们的成功经验,通过在市培训中心集中培训与到镇、到村开设培训点相结合的办法,全市开设培训点100多个。几年来,该市毛纺织技术单项培训4万多人,解决了全市毛纺织业企业招工难问题。至去年底,该市毛纺织企业累计达570多家,从业人员达5.18万多人,劳务收入超过4亿元,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 创新培训思路 劳动力转移就业求实效 针对农村劳动力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集中培训困难等客观情况,该市积极探索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采取以培训中心为阵地集中培训与“送教下乡”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效果明显。去年,该市培训机构集中培训农村劳动力4298人,开展“送教下乡”培训农村劳动力达1200多人。同时,积极创新培训模式,科学确定培训项目,大力开展 “订单式”、“对接式”、“储备式”技能培训。针对内向型劳务需求情况,开设毛纺织技术、电子技术、竹藤编织技术、玉器加工技术、特色种养技术等培训科目;针对外向型劳务需求情况,开设电脑技术,模具技术、电工技术、烹饪技术、服装设计、美发美容等社会热门技术培训科目。此外,千方百计拓宽转移就业渠道,一方面实行“离土不离乡、就地就近转移”,积极为本地企业转移农村劳动力。至日前统计,全市累计为本地企业转移 “能离土不能离乡”的农村劳 动力6.83 万人;另一方 面实行“离土离乡、 向外输出转移”:一是发挥“基地带动”作用,在广州黄埔等七大港口建立了较为稳 固的劳务基地,去年解决了1065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发挥“品牌带动”作用,通过广州几大港口劳 务基地的发展壮大, 擦亮了劳务输出品牌,带 动了全面转移工作,累计解决5000多名 农村劳 动力 转移就业。三是发挥 “创业带动”作用,积极为返乡农村劳动力“牵线搭桥”,努力搭建创业平台,并对吸纳农村劳动力经商办企业的给予政策优惠。 加强就业指导 切实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该市在做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就业指导,积极做好培训后的跟踪服务工作。对那些参加培训后未能及时就业的农村劳动力,通过直接上门或打电话、发信息等形式,跟踪了解他们的就业、生活情况,继续做好他们的转移就业指导工作,每年都解决一大批培训后未能及时就业或需要再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率。据对2010年度在该市参加培训的出外务工人员收入情况的调查,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将所得收入带回到农村进行建房、建路、购买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等,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他们回到故乡参加经济建设,创办乡村企业或发展成种养大户,既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又可带动其他农民致富,在农村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们的思想解放、观念较新,生活方式也与农村不同,对周围农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社会文明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