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1版版:要闻

下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1-02-19期 第第01版版:要闻

文化盛宴送到家门口

——我市“十一五”文化惠民建设情况综述

在茂名城乡,细心的市民会体验到这样一些变化:社区居民出门不到一公里的范围内就能找到公益性文化活动场所;农民朋友在家门口经常可以看到送电影、送戏下乡的队伍,经常可以在家门口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博物馆,图书馆,剧院,艺术中心……各种不同功能的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镶嵌在同一座城市的平台之上,多元的文化画卷在茂名城乡徐徐铺开。 “十一五”期间,在文化大市、文化强市建设中,我市通过清晰的“文化规划”,逐步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城市文化氛围更加浓郁,让近700万茂名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文化惠民也是大“民生” “富民优先,民生为重”。“富民”不仅是物质生活“富”,还要让老百姓精神生活“富”起来;“民生”也不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包括文化环境和文化消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文化责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掀起了新一轮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热潮。 “十一五”期间,我市花大力气抓好文化标示性工程建设。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建筑面积达22000平方米的市图书馆新馆已于2010年5月竣工,它的建成,成为我市文化设施建设一个里程碑。 同时,我市还大力支持实行重大文化事业和产业建设项目立项工作。茂名市群众艺术馆新馆、茂名博物馆新馆、茂名市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已经列入市政府2010年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茂名数字电影媒体平台列入了2010年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文化广场雕塑群、茂名市粤剧培训中心、冼夫人纪念馆、茂名市广播电视中心、冼夫人文化产业园等标志性文化设施有的正在规划建设,有的正在作好前期准备工作,为构建茂名文化强市打下良好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市有关职能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努力促进茂名文化产业的发展。2008年以来,引进资金建设了 “鹰煌”、“东方世纪”、“雄狮”、“红馆”和“维多利亚”等多间较大的歌舞娱乐场所; 2010年引进300多万元资金,建设茂名首家数字电影院——茂名金逸数字电影院,较好地丰富了茂名文化娱乐产业。 “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精品战略,重点抓好小戏小品和群众性舞蹈创作这两大品牌,通过建立扶持艺术发展的激励机制,和业余作品评审机制,大大提高了小戏小品和群众性舞蹈艺术水平,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从而提高具有本土文化内涵、思想性较强的文化艺术作品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为建设茂名文化名城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倾斜 周末,读初三的小罗到广东流动图书馆信宜分馆,通过电脑网络,免费检索和阅读资料。2006年8月18日挂牌成立的广东省流动图书馆信宜分馆,是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主办, 流动图书馆提供12000多册新图书供馆内阅览,馆内实行电脑网络管理,它改变了信宜市图书馆藏书不足、新书增长缓慢、读者看书难的现状,大大地丰富了山区基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十一五 “期间,我市想方设法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强四级文化设施建设,打造出了一大批高品位的龙头设施,为茂名的公共文化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市市、县、镇三级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市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5个,文化站108个,文化室168个,图书室120个。以公共图书馆为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初见成效。已建立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市级分中心 1个,县级支中心5个。基层服务点2个。高州市图书馆 “地方文献数据库”第一期工程已完成,建立了冼夫人信息网,并链接到广东数字文化网。2006年至2008年高州馆、化州馆网上点击率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位,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流动图书馆先进单位。 从 2005 年起,省实施扶持东西两翼文化建设方案,我市有 40个扶持项目,至2010年,已有32个项目获得拨款,其中市级项目4个 (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粤剧团)、县级项目5个 (图书馆、文化馆)、镇级项目23个 (文化站),共获得省扶持资金达1000万元,目前有7个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各级政府筹集118 万元建立了4 个电子阅览室 (茂名市区1个、电白1个、高州1个和信宜1个),总面积达620平方米。 县级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完善,高州市和信宜市已基本完成 “三馆”设施建设。镇级综合文化站建设逐步加强,全市现有文化站109个。同时,村 (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步伐逐步加快。2010 年市政府投资 238.2 万元,积极完成全年1161家 “农家书屋”建设任务。 我市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自2005年开始,不仅把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而且成立了市农村电影放映 “2131 工程”服务中心,是全省地级市中行动较快的市之一。通过有偿放映、政府免费、企业赞助等形式,使送电影下乡场次从 2005 年的 4850 场到2008 年的7470场,做到了年年有提高。 此外,茂名博物馆对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为广大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激发了公众参观博物馆的兴趣,观众人数比免费开放前成倍增长。 文化舞台属于每个百姓 “这样的形式很好很新颖,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到其他县区的风土人情。”连看了 “广东省第六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四场演出的文艺爱好者李先生很满意,他说:“不同市、县、区的演出都有各地的特色,这样的异地文化交流,给我们市民带来了新鲜的感受,我们很欢迎。”2009年,广东省文化厅与我市联合举办了 “广东省第六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是广东省第一次在珠三角地区之外召开的全省性文化盛会,也是茂名有史以来主办的最大的一次全省性的文化盛会。花会深受茂名市民的欢迎,更是大大提高了茂名的知名度,有力推动了茂名文化名城建设。 茂名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越擦越亮,年例节、春 (秋)班、木偶戏、粤剧、小戏小品、飘色、茂名市民间民俗艺术展演、 少儿艺术花会、群艺杯 、 “冼夫人文化杯”粤曲大赛 、 “弘扬荔枝文化”书法精品展 、 “我唱我歌”原创音乐等文化品牌已深入人心。于2006年9月28日拉开帷幕的 “金秋十月·文化茂名——茂名特色文化活动月”历时33天,全市97 个单位参加表演,演员逾2万人,场地遍及全市主要广场、公园和街道,累计观众300万有余。活动包括特色文化艺术巡游、粤剧展演、木偶戏展演、曲艺巡演、小戏小品精品演出、群众艺术系列演出、原创音乐演唱会、摄影展、版画展、书法展、图片展、风情歌舞、数字电影、理论研讨会等。是茂名建市以来时间跨度最长、规模最大、涉及场地和单位最多、影响最广的文化活动。 2010年7月,我市的电白高脚狮、高州木偶等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在上海世博会举办的 “广东文化周”文艺展演,大大提高了茂名文化知名度。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省级6个,市级19个。 每年一届的订戏会为各演出团体和农村请戏群众搭起了一座 “落单”订戏的桥梁,为观众送上莫大的精神享受。订戏会及由此而带动的我市农村春班演出活动,已成了我市知名的文化品牌:每年各类文艺演出团体160多个 (包括粤剧团、歌舞团、杂技团等),演出5000多场,观众700多万人。有媒体评论指出 : “订戏会带动的农村春班演出活动更像是一场文化惠民的狂欢 ”、 “订戏会的舞台主角属于每一个普通百姓。” “十一五” 期间, 我市坚持“双百”方针 , “二为”方向,树立人本意识,积极开展各种导向性、品牌性、示范性、影响广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力地带动和辐射全市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年我市举办20 多个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 30 多场;观 众达 20 万人次。同时,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送电影、送图书、送好戏”文化 “三下乡”活动,不断拓宽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不断丰富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让文化切实进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文化就在家门口,文化走进了社区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日益成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犹如缕缕清泉,滋润着近700 万茂名人民的精神 家园。 茂名的昨天,因文化值得骄傲;茂名的今天,因文化值得珍惜;茂名的明天,更因文化值得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