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1版版:要闻

下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1-01-05期 第第01版版:要闻

平充村升起绿色的希望

——市国土局帮扶致富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张翠玲 日前,记者跟随市国土资源局扶贫工作组的同志下乡,来到信宜市水口镇平充村。这是市国土资源局对口帮扶以及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太平洋财产保险茂名支公司协助帮扶的挂钩点。车子进入平充村,看到山边田野上隆起的一垄垄地,工作人员放慢了速度,摇下车窗,细细观察后,看见垄地上的小小绿色,像发现了珍宝似的惊奇地说:“发芽了,这是我们种的马铃薯,发芽了!”是的,这绿色是他们播种的希望,也是水口镇平充村村民致富的希望。 据了解,目前平充村种植优质马铃薯150亩、萝卜200亩,是信宜市所有扶贫点中种植冬种作物最多的村委会。 筹措资金改善设施 去年初,根据省、市两级部署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安排,市国土资源局开展对信宜市水口镇平充村的对口帮扶工作,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太平洋财产保险茂名支公司协助帮扶。 工作组进驻平充村后,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民情。平充村由于人多地少,无法发展山上经济作物,长期以来只靠人均三分地维持生计。该村有贫困家庭175户,贫困人口819人,分别占本村总户数和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村委会集体收入为空白,办公条件也比较差。 记者在平充村委会办公楼里,村干部带领记者观看村委会的图片展。图片显示,以前,村委会办公楼仅仅是完成基本建筑,外墙红砖裸露,门前的泥土长满了野草。这位村干部告诉记者说,是市国土局扶贫工作组筹措资金,重新装修办公楼,门前硬底化,使平充村委会办公场所的面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市国土局扶贫工作组还修复了一条4公里长的灌溉和排洪渠,改善了部分农户的生产条件,惠及209个农户(其中贫困户110户);修复0.12公里水泥路面,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 想方设法为民增收 要脱贫致富,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工作组通过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民情,倾听群众呼声。针对田地少问题,工作组提出,农户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种植冬季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村委会、村民大会一而再再而三动员,消除村民的种种顾虑。 市国土局扶贫工作组通过资金扶持、引进优良品种和改善耕种条件,引导村民发展香蕉、蔬菜等果蔬种植业,全村有35户贫困户家庭因此年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实现脱贫的目标。利用省市下拨的扶贫资金21万元, 为全村175户贫困户无偿提供马铃薯、萝卜种子以及化肥12000斤,带动全村种植优质马铃薯150亩,萝卜200亩;投入2.5 万元购置了3辆起垄机,为全村贫困户无偿提供耕作服务,提高了全村劳动效率。去年11月中旬,正当马铃薯播种时节,全省多数地区都出现了柴油荒,眼巴巴看着机器不能使用。市国土局知道这一情况后,从局机关备用发电机中抽取400升柴油,为该村解了燃眉之急,保证了马铃薯、萝卜及时播种。目前,全村的空闲土地全部种上了冬种作物。据了解,该村是信宜市所有扶贫点中种植冬种作物最多的村委会。村民种养脱贫致富 水口镇平充村委会书记李汝肖,这个憨厚老实爽朗的汉子,是平充村委会的带头人。为了给群众树立一个榜样,他自己带头种养。承包山头、山塘水库等,大搞种植、养鱼、养鸭,在这个小山村形成了一个立体种养的模式。在李汝肖的成功带动下,在市国土资源局对口帮扶以及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太平洋财产保险茂名支公司协助帮扶下,村民个个铆足劲,齐心协力,互帮互助,致富奔康。 村民刘永东是去年种养致富的典型。驻村工作组入户走访调查中发现,刘永东全家仅耕作2亩多传统作物,在养殖方面处于空白,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基于他家庭的实际情况,工作组出谋划策,制定帮扶措施,支持他发展香蕉、母猪、肉猪等种植和养殖业;在农闲时鼓励他家输出部分劳力外出打短工,发挥劳力充裕优势,拓宽家庭收入途径。采访中,在刘永东家的田头,他的爱人正在给萝卜苗浇水。她告诉记者,2010年,他们家种植香蕉2亩,收入4000元;养殖母猪6头、肉猪12头,收入8000元;外出务工收入8300元。目前全家总收入为 20300元,人均纯收入达2900元,是2009年收入的2.6倍。 据了解,扶贫工作组进驻后,水口镇平充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175 户贫困户(其中5户为五保户,靠政府抚养,无法脱贫),列入帮扶贫困户170户中有73户实现了当年脱贫(占贫困户总数的42.9%),“双到”对口帮扶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