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1版版:要闻

下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1-01-05期 第第01版版:要闻

驻高州马贵周坑村工作组精心谋划,真抓实干,目前已全部完成全倒户重建任务,他们以热情的帮扶之手,在灾区建成了——

温暖如春的大家庭

特约记者 莫晖 通讯员 林汉源 赖松万 “我们周坑村的全倒户有14户,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春节前全部可以搬进新居!”说起村里全倒户的重建进度,高州市监察局副局长、驻高州市马贵镇周坑村工作组组长陈秀森喜形于色,比即将搬进新居的全倒户们还要高兴。负责挂片的高州市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成振江说:“灾区群众最盼望的是将房子建起来,这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据了解,周坑村是马贵镇率先完成“9·21”洪灾全倒户重建任务的行政村。在高州市帮扶“9·21”灾区复产重建工作中,高州市纪委监察局、高州市统计局、中国移动高州分公司、茂名海关高州办事处四个单位驻马贵镇周坑村。 艰辛的工作:“我们都晒得黑不溜秋了” “我们的驻村干部每天步行历程每人不少于10公里,你看,我们都晒得黑不溜秋了。”说这句话的是中国移动高州分公司的小伙子梁严。陈秀森补充说,这样说绝不为过,每天早上7点多,队员们穿一双解放鞋、戴一顶草帽、提一壶开水、带一本工作日志就出发,天天如此,一天下来走10公里是少的了。 “最辛苦的是上山核实水利工程受灾情况的那段时间,我们都是早上7点多就步行出发,一直走到晚上6点多才回到驻地,中午就吃随身带的干粮。山上根本上就没有路,靠队长用刀开路,我们带着皮尺和相机,还要紧紧抓住树木,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一天下来,有时只能核实一个水陂的受灾情况。而我们一共核实了188个水陂,还有好多水渠。”纪委干部练有平说。由于山上风大,驻村干部爬山时累的满头大汗,一到山上就被风干冷着了,所以,几天下来,全部组员都感冒了,症状几乎一致。组长陈秀森派了一名组员到距离驻地10公里外的马贵圩看病,然后按8个人的份量买药,回来大家集体吃药。“这段记忆算是一生难忘的了”。 由于驻地距离马贵圩太远,工作组每周一买一次菜,吃完了肉类就吃鸡蛋,青菜放在泡沫箱里藏着保鲜。后来,工作组想办法在驻地前开了一块菜地,买来青菜种子种下去,队员们每天浇水施肥,慢慢保障了蔬菜供应。陈秀森不好意思地说:“不知道是不是伙食差的缘故,上周周末我们搭车出城,原本大家都不晕车的,那天竟然集体晕车了。” 工作组住在村里沈宏业老伯家里,组员们不睡沈老伯家里的床,坚持打地铺。山区的夜里温度低,去年12月17日凌晨温度接近零度,周坑村有四个自然村出现了冰冻现象,冰块有盆子那么大,组员们冷得厉害,沈老伯心痛他们,给组员们每人送了一个火笼取暖。 山里的生活是寂寞的。到了晚上,组员们除了去全倒户建房工地帮忙,看电视就是最大的娱乐了。但是,由于小水电站灾后供电不正常,停电是常有的事。要是停电了,组员们便带上篮球到村小学球场上赛一番,或者在驻地门前比赛做俯卧撑。 漂亮的效果:创造了四个第一 驻村以来,工作组通过“五抓五促”,使周坑村复产重建各项工作的高效有序推进,创造了四个第一:高州市第一个复课的学校,高州市第一户动工重建的全倒户,马贵镇第一户进住的全倒户,马贵镇第一个完成全倒户重建任务的行政村。 陈秀森告诉我们,工作组靠的是“五板斧”: 抓谋划,促良方。高州市纪委监察局分派一名副局长带队驻村外,还特派了一名副书记为指导员,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力量资源。同时,高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成振江坚持每周至少一次到灾区指挥复产重建工作,进村入户,现场办公,和干部群众一起,研究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现了全倒户重建“一户一方案、一事一对策、一人一任务、一天一跟踪”。统计、移动、海关等单位主职领导也经常过问关心支持驻村工作,想方设法制订切实有效的帮扶方案。在领导的积极谋划下,工作组与镇村干部一起,研究制定并实施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明确了 “三点一线”(抓重点、攻难点、盯热点,全力投入复产重建第一线)的工作思路,采取有力措施,稳步推进。一是抓住建房这一重点,通过“典型带动、奖励促动、干部推动”的办法,全力加快重建步伐。二是攻克农田水利修复这个难点。受“9·21”洪灾的影响,全村480多个大小水陂被洪水冲毁。对于发动群众自己动手能修复的中小型水陂,由工作组无偿提供水泥,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进行修复,采取“三分解一跟踪”的办法,即把水毁修复的任务分解到各自然村,把水泥数量分解到各个陂头,把劳动日分解到每户,无法提供劳力的,可以资代劳;工作组对工程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做好“三到两拍”(动工前,到现场规划丈量,原形拍照核查;施工中到现场监督;竣工后到现场验收,拍照存档)工作,到目前止,全村已修复中小型水陂38座,实地调查核实待建水陂188座。三是紧盯维稳这个热点,确保一方和谐稳定。评灾核灾、救灾物资的发放和调处各种矛盾纠纷,是群众关注的热点,直接影响着复产重建工作任务的完成。工作组全部沉下到一线去,走家串户,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发现矛盾纠纷及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32宗,有效地维护了周坑村的和谐稳定,为复产重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抓典型,促全面。工作组紧紧抓住了沈洪富户这一典型,力促该户迅速动工,通过捐助水泥10吨和启动资金5000元,并动手帮助其重建的办法,使该户在灾后10多天就完成了倒塌房屋清理等工作并动工建设,成为高州市第一户动工重建的全倒户。在该户房屋建好后,又捐赠了电视机、电视柜、被褥、沙发等物品,使该户成为了马贵镇第一户搬进新居的全倒户。通过典型的带动,周坑村14户全倒户的重建工作得到快速推进。 抓奖励,促主动。为了克服全倒户等、靠、要思想,驻村工作组对全倒户实行“两限一奖励”办法,即是限时间动工兴建,限时间(春节前)竣工进住。能保证落实“两限”要求的全倒户,由驻村工作组自筹水泥奖励每户7-10吨。最近,又提出对特殊困难全倒户能在元旦前封顶的,每户奖励2000元。该村火烧石自然村的困难全倒户练庆盛,由于选址困难,导致新房动工迟,且道路崎岖,建筑材料运输十分困难。为了帮助其加快进度,工作组决定补贴该户1000元运输费用,请来了马帮,驻村干部还七手八脚帮忙将材料运了上去。 抓难点,促重点。在全村14户全倒户中,呈现出 “四孤一寡六困难”的特点,重建难度非常大。陈秀森举例说,仅仅是四户孤儿户中,每户仅剩一人,孤儿要外出打工谋生,无暇顾及重建,要找到他们并动员他们回来重建房屋都是件困难事。有一位名叫刘炎的孤儿,身体十分虚弱,无法张罗重建工作。工作组一方面送其到高州城检查,一方面帮其打理建房事宜。经诊断为慢性肺 结 核后,工作组联系医疗单位免除其治疗一切费用,直至治好。同时,捐助10 吨水 泥给他。目前,刘炎的新居 已竣工。困难全倒户许经良因资金问题迟迟无法动工,在工作组奖励2000元的力促下,重建速度很快,仅仅用了30天时间,房屋已经封顶。陈秀森给我们算了算,驻村工作组共为周坑村重建筹集到了水泥 130多吨,资金5万多元,有力地推进了全倒户重建这一重点工作。 抓责任,促管理。工作组明确了每位驻村干部的三个责任:政治责任,帮助复产重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每位干部都代表了各自单位的形象;工作责任,每人都肩负数项工作任务;纪律责任,组员既要自我约束,又要互相监督,有特殊情况要请假的必须向组长和本单位领导请假。工作组实行“两制一集中”的办法,对镇村干部、工作组人员实行“首问投诉责任制”,“干部属地管理包干责任制”,至于牵涉全局和大的问题,由镇村干部和工作组人员集中讨论解决。山心田村与学校边、坎底、丙垌几条村因建路用地租金给付问题发生纠纷,长达6年没法解决。群众多次阻止山心村3户全倒户运料建房,双方发生激烈争执,镇村干部和工作组人员多次分头做各方面的思想工作,最后集中调处,最终完满解决。 珍贵的感情:工作组来买鱼不收钱 “工作组的同志要忙的事情很多,全村有14户全倒户,还有好多农田、水陂要修复,村民们的大事小事也会找他们,但即便如此,他们还保持每天到我家工地不少于3次,下雨天也不例外。我好感动啊!他们来我家都是来帮忙做工的,平整地板、搬砖块、搬模板,样样都尽心尽力帮我,而且经常是夜里来帮忙。我请他们吃饭,他们就是不肯,连水也不喝一口,他们自己带水壶来我家做工。这样好的共产党干部,到哪里去找?”说起驻村干部的帮扶,全倒户沈洪富好激动。驻村干部梁严笑着说:“经过这次驻村,我们学会了好多建筑活”。 去年12月17 日寒潮袭来,驻村干部连 续两天步 行前往海拔1100多米的上屋地、风门坳、河坪、横岗坑等自然村,了解全倒户、五保户、困难户的防寒情况,送棉被给群众。由于天气太冷,干部们的手脚都冷得发痛了,不到10公里的路,他们走了2个多小时才到目的地。一位驻村干部说:“走到累了,然后走到觉得不累了,就差不多到了。” 为了应急和减轻驻村干部的体力付出,工作组向当地村民租了两辆摩托车用于工作。平缓的路摩托车能走,太陡的就走不了,还得靠步行。 每到农户家中,村民们都热情招呼他们吃饭,但他们坚持不吃群众的饭。“有一个例外,就是群众动工建房、新居进住时,东家煮糖糍,我们一定要吃,不吃就是不给面子了。”村民李彩芳在洪灾中被泥石流砸断了腿,驻村工作组积极联系帮助救治,出院后工作组组员们还捐钱买了花生油、猪肉、面、棉被等前往慰问。组员们下乡途中看见杨桂才阿婆一个人收割稻谷,就主动帮忙收割…… 3个月的驻村,干部们和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生产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村民会到驻地找驻村干部商量;看见工作组生活条件不好,有村民会端来一碗腩肉;工作组跟村民买氹仔鱼,村民说,工作组的同志来买鱼不收钱。驻村干部最后只能硬把钱塞给他……在驻村工作组内部,大家也是亲如一家。组员们白天下乡累了,组长陈秀森就每天早上早点起床煮早餐,煮好了才叫大家起床。下乡回来,大家都帮忙煮饭炒菜,虽然艰苦但其乐融融。感冒了大家一起吃药,天冷了大家一起烧火取暖,吃完饭了你洗碗我淋菜,冬至那天大家还买来糯米粉、萝卜、韭菜、花生米,聚在一起动手做糍粑。好一个温暖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