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4版版:文化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12-14期 第第04版版:文化

是非功过话饭局

肖叶

中国有句古语 “民以食为天”,又说“人生在世,吃穿二字”。人们见面相互问候,也总是说 : “你吃了吗?”可见吃饭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但吃饭归吃饭,又何以有 “局 ”? “局”字源于下棋中的术语,而后引申出 “情势、处境”之意。饭局文化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有学者考证 , “饭局”这个词出现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是宋代文人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 。 “饭”与 “局”的结合,意味着它不只是一次简单的进餐活动,而是包含了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文化等各种各样的目的和功能。纵观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中国这样,饭局文化具有如此博大精深的内涵。所谓饭局的是非功过,不在 “饭”而尽在 “局”也。 从文化的角度看,饭局是礼仪文化的开端 。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说的就是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毛主席有句名言 ,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毛主席说的是革命,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请客吃饭——也就是 “饭局”——的礼仪要求。设饭局一点也不比 “革命”简单,请谁、什么时候请、怎样请,也颇有学问。俗话说 “置席容易请客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人的饭局讲究最多,称得上是 “最繁文缛节的饭局”,从座位的排放到上菜的顺序,从谁先动第一筷到什么时候可敬酒、什么时候可离席,都有约定俗成的规矩,这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堪与比并。 从社会的角度看, 饭局就是一个平台,或者说是一种载体。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在 “局”,在于它可以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让陌生的人很快变得熟络,让认识的人增进感情,从而让困难的事变得容易。大至国家间领导人互访而设的国宴,小至升斗小民间的家常便饭,都是通过饭局的形式达致各种各样交往目的。饭局是办事的工具。有了饭局,要办的事也大多可成,即使不成也培养了感情,加深了了解。零点公司的一项关于中国人社交趋向的调查显示,首选 “饭局”作为社交方式的人达到受访者的46%,比排在第二位的“体育活动”高出33个百分点。取材于现实生活的话剧 《饭局》中的林家三兄妹,大哥仕途不顺,早早陷入官场瓶颈;二哥被奸商算计,欠款始终难以追回;三妹的饭店被勒令关闭,束手无策。三人都不约而同地希望借饭局摆脱困境。可见饭局在中国人交往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饭局就好比一个八小时以外的小型会议,问题在饭局上讨论,工作在饭局上布置,饭局俨然成了一种人们乐意或无奈占用休息时间的一种工作现象。时下有少数公务员或单位与单位之间,早上一上班就约定晚上饭局,有些手握实权的甚至要提前十天半个月预约。饭局是化解矛盾的途径。人与人之间发生纠纷或矛盾,一方主动宴请,我敬你,你敬我 , “酒肉穿肠过,交情心中留”,几杯酒下肚就可冰释前嫌,笑泯恩怨。所以,在今天,饭局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有些人说的 , “所谓人脉,所谓圈子,所谓社会关系,所谓资源,所谓一个人的能量,所谓友谊,所谓生意和交易,最后通通绕不开饭局。” 从历史与政治来看,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整部历史与政治都能与饭局联系起来。春秋时代的齐相晏子,在饭局上 “二桃杀三士”,为齐国消除隐患;蔺相如渑池会上屈秦王,开赵国数十年之太平。此外如杀机四伏的 “鸿门宴”、弦外有音的 “青梅煮酒论英雄”、举重若轻的 “杯酒释兵权”、残酷无情的 “火烧庆功楼”等著名饭局,都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易中天先生对于饭局里的政治性,似乎颇有见地。他在 《闲话中国人》一书中写道 : “政治既然即吃饭,则会不会吃、懂不懂吃、善不善于处理饮食问题,就关系到会不会做人,会不会做官,会不会打仗,甚至能不能得天下。”此话固然说得有些过,但却是对饭局政治功能的最详尽明白的阐释。 再从经济的角度看,饭局作为服务业的重要部分,可促进第三产业的繁荣和发展,直接拉动地方GDP的增长。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俗不同,西方国家国民喜欢旅游,而我们则把饮食放在旅游之上。比如粤西地区一些农村的 “年例”节,一些群众并不富裕,但每年都要不同程度操办一次或多次 “年例”,他们不会有不做“年例”把钱拿来旅游的想法。而 “年例”确实也可以拉动消费。有一句经典语录:“悠悠万事,两件大事,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也正因为饭局具有礼仪、社交的功能,办好这两件大事,饭局的作用不可低估。记得曾有一位领导说过,接待也是生产力。别人来考察投资环境、洽谈投资,或者我们上门去找人家,我们连一顿饭也不管,或者草草安排,怕是不合情理吧。有道是凡事不能失了礼数。 饭局于政治于经济与社会,固然不可缺少,而且居功至伟。但饭局多了,也会成为一种负担。有一则短信:没有饭局者一请就到,偶有饭局者迟些就到,常有饭局者再请也不到。估计第一个发这短信的人对饭局 的负担深有体会。请客 的人,有求于人,要置好席、说好话、敬好酒,固然是一种负担;被请的人,不去不给面子,去了又要应酬,也是一种负担。更用不说那些囊中羞涩的、曲意逢迎的、舍命陪君子的、死撑面子的,其个中滋味和难言之隐自不待言。人们习惯又将部分 “饭局”称之为 “应酬”,真是很有言外之意。饭局有自掏腰包的,也有公款消费的。前者如AA制,亲朋好友一起用餐,各自付账,无可非议;后者则不然,因是公务应酬,无须个人掏腰包,所以吃之成理,喝之有据。不是我要吃,而是应该吃。不赴宴是我失礼,不请客是你不该。有人将这种饭局进行了分类:一曰 “会议式”, 中国的 “文山会海”是出了名的,开会就是工作,开会就得吃饭, 办好 “会议伙食”,让与会者满意;二曰 “检查式”,年终岁尾,各行各业的检查团、验收团、评比团, 纷纷涌向基层、企业、乡镇,受检单位为了晋级达标,岂有不热情招待之理?热情就得体现在饭局里;三曰 “庆贺式”,凡有剪彩、开张、提拔、晋级等等,非饭局不足以庆其喜,无宴席不足以表其贺。四曰 “换吃式”,友好单位、兄弟 “邻邦”,各种关系户、合作伙伴,礼尚往来,交往多多,今日你请我,明日我请他,觥筹交错之时,杯盘狼藉之间,达到某种心领神会的默契。此类饭局之多,吃喝浪费之大,令人瞠目结舌,百姓痛恨。以至于有人估摸着中国的GDP当中,至少有5%是吃出来的。 无酒不成席,参加饭局就得喝酒、敬酒、拼酒,而由此引出的问题和悲剧更令人啼笑皆非。一个饭局,加上酒水,少则千儿八百,多则上万,不仅构成了浪费,也确实吃坏了身体。时下有个别人应酬甚多,一个晚上得客串几个饭局,胃里开了“五中 (种)全会 ” (白酒、洋酒、红酒、黄酒、啤酒混合),不堪重负,日复一日,把身体健康都搭上了。钟南山院士曾说:“现代人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那些热衷于跑饭局的人,有几个身体不是 “三高”的。网载,某国企前副总在位时经常应酬,吃得身体发福,出现了 “三高”,受贿获刑入狱一年后 , “三高”竟奇迹般地消失了,岂非极具讽刺意味!而深圳某交警大队警官饮酒猝死,其家属要求申报烈士,事件引起全国热议。更有甚者,河北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李刚之子酒后驾车,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撞倒两名女生,造成一死一伤,肇事者不但没有停车抢救伤者,还口出狂言 : “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此事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 “我爸是李刚”语句也迅速成为网络最火的霸道流行语。 饭局是腐败的 “重灾区”,它往往与钱权交易、钱色交易、送礼受贿等连在一起。俗话说,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既然饭已吃,礼已收,能说这不会影响你公正地执行公务吗?其实,饭局的范围远不止吃饭喝酒,还包括桑拿、小姐等等一系列配套的饭后服务,一些不法官商往往趋之若鹜,弄不好也会酿成悲剧。福建赖昌星走私集团臭名昭著的 “红楼”就是让众多贪官醉生梦死,陷入万劫不复的 “乐宫”。还有,备受各界瞩目的 “邓玉娇刺死官员案”,就是时任巴东县野三关镇招商办主任的邓贵大等人在一场饭局酗酒后,到该镇雄风宾馆梦幻城玩乐时,因对在该处做服务员的邓玉娇多次进行性骚扰而引来的杀身之祸。而近期网上热炒的已被广东省纪委立案查处的粤西某市副市长 “艳照门”事件,最初也是发端于其在饭局上对京城女记者的灌醉迷奸。饭局最贵的不是海鲜、金箔、女体盛宴,而是请女明星吃饭。影星金巧巧因手机丢失短信曝光,由此引发 “饭局门”。 港台内地一些女明星的社交饭局动辄开价几十万、上百万,网上中介 (淫媒)异常活跃,舆论哗然一片,其实就是富商与女明星们用娱乐的外衣演出的一幕 “钱色交易”的丑恶闹剧。 饭局古代有现代有今后还会有。谈事儿要饭局,没事儿更要饭局,中国的社交文化基本上就是饭局文化。据说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并不是中国人好吃,而是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群体意识使然。所以,无论对饭局的是非功过如何评价,无论参与者 抱持怎样的态度,只要我们还是作为一个群体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饭局就不可或缺。既如此,那就让我们坦然面对,记住有所为、有所不为,好自为之吧! (作者系中共茂名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