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14版版:关注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12-02期 第第14版版:关注

艾滋病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本报综合讯 12月1日是第23个 “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遏制艾滋病履行承诺”。 卫生部11月29日通报我国艾滋病疫情及防治工作情况时指出,截至2010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万余例,其中病人13万余例,死亡6.8万余例。 自从1985年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20多年来,艾滋病以一种奇异的形态存在于公众的意识当中。在农村,有的村民拒绝艾滋病人走过自家家门;在城市,有些市民把艾滋病防治仅仅视为发放安全套。恐惧来自无知,歧视也来自无知。 防艾第一课: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 2005年,女大学生朱力亚公开道出“我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成为中国第一个有勇气公开自己艾滋病患者身份的大学生。但是,朱力亚绝对不是唯一的染艾大学生。近日,我国著名防艾专家、武汉大学教授桂希恩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授防艾知识时公布,他的病友名单中就有55名患艾滋病的大学生,其中男生46人、女生9人。“这55名大学生中,有40人是因为性行为感染,半数为同性性行为感染。从这就可以看出,性传播已成为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桂希恩表示,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自己的伴侣是大学生的自由,但是作为医生,他并不愿意看到艾滋病在大学生群体中愈演愈烈。“你们以为艾滋病离自己很远,其实它就在你身边。” 据湖北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的数据显示,2008年8-9月,该所在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外来农民工、大中学生、被监管人员及各类服务人员等6类人群中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大中学生的防艾知晓率仅高于外来农民工,排在倒数第二位。 设立于中南医院的湖北省艾滋病临床指导中心,每天都会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检查者。对艾滋病存在过度恐慌情绪、相关知识缺乏、对艾滋病感染者歧视严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曾经有一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到娱乐场所找过“小姐”,由于担心染病而造成的巨大精神压力,在短短一年里在中南医院做了10多次检测,尽管每次结果都是“阴性”(未感染),但他仍在不断的检测中寻求安慰。 防艾第二课:日常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 日常接触,到底会不会传染艾滋病?8年前,桂希恩首次公布了自己的体检结果,证实与患者共同生活不会感染。多年过去,最近,一直在与艾滋病患者接触的桂希恩又给自己做了血液检测,结果表明未感染艾滋病。他用自己的体检报告证实,艾滋病并不可怕,呼吁大家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 作为我国防艾专家,桂希恩几乎每天都要和艾滋病患者打交道,还曾把患者接到家中共同生活了5天,多年来他接触的艾滋病患者超过万人次。桂希恩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既不会通过空气进入人体,也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一般的生活接触,包括同桌吃饭、共用餐具、水杯、脸盆、澡盆、马桶,甚至与艾滋病病人接吻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 防艾第三课:艾滋病三问 一问:蚊子会传染艾滋病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首先是因为,艾滋病病毒与疟疾病毒不一样,在蚊子体内既不发育也不繁殖,所以不可能通过生物性的方式进行传播。而机械性的传播方式,在蚊子身上也不可行。蚊子在吸血前,先由唾液管吐出唾液(作为其润滑剂以便吸血),然后由食管吸入血液,吸入后不会再吐出。而蚊子嘴上残留的血液,若要达到感染的量,则需要反复叮咬2800次后。而且,即使蚊子吸入了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艾滋病病毒在2-3天内即可被蚊子消化、破坏而完全消失。但蚊子一旦吸饱血后,要待完全消化后才会再叮人吸血。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发现蚊子或是昆虫叮咬而感染艾滋病的报道。 二问:两个安全套,是不是更安全呢? 此举可能会“帮倒忙”。两个橡胶质的安全套叠在一起,不会增加“保险系数”,反而可能会在不断摩擦中脱落、甚至破损,反而更可能增加体液交换的几率。 三问:性行为后立即检测,能否知道是否染艾? 高危性行为后就检测,其实都是“无用功”。绝大多数艾滋病人都会经历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这四个发展过程。一般来说,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HIV抗体才可呈现阳性反应(即被确诊感染上)。 防艾第四课:我们的敌人是艾滋病不是患者 “如果不懂得保护自己,如果不洁身自爱,更多人可能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桂希恩教授说,现阶段,通过健康教育,唤起大众的重视,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防艾行动中来,是阻断艾滋病传播最有效的“疫苗”。 如何预防、对待艾滋病?首先,要避免感染性传播的艾滋病,就要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避免多性伴行为,避免婚前性行为,婚前进行艾滋病检查,婚后保持一夫一妻的性关系,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虽然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效果并不是100%,但远比不使用避孕套安全。此外,男性感染者将艾滋病传给女性的危险明显高于女性传给男性的危险,女性有权主动要求对方使用避孕套。 第二,母婴阻断,是降低儿童艾滋病发病率的重要手段。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自2005年至今,桂希恩教授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调查和阻断工作,5年努力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由36.8% 下降到5%。桂希恩说,相对于婚检,孕检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同样重要。他呼吁,在孕检中增加艾滋病、性病、乙肝的检查,对减少母婴传播显得尤为必要。 第三,共用注射器吸毒,也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为降低传播几率,市民也应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最后,愿整个社会都能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提高病人及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 。“在国外,艾滋病人被视为普通慢性病患者,很多人也度过了颇有成就的一生。朱力亚现在就在北京一家大使馆工作,生活得很好。”桂教授说。 链接 关于艾滋病您知道多少 艾滋病,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 AIDS (AcquiredImmuneDefi鄄ciency Syndrome)的音译。 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这种病毒终生传染。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 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据专家介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初期算起,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人因抵抗能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直至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